導讀:魚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頗受大家的歡迎。不過,吃魚肉有講究,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還有幾種魚,吃了反而
魚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頗受大家的歡迎。不過,吃魚肉有講究,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還有幾種“魚”,吃了反而會危害健康。
吃魚有哪些好處?
1.保護心腦血管
魚肉中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尤其是深海魚中有豐富的二十碳五烯酸,可以降低血液粘稠,促進血液循環,能夠預防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2.促進生長發育
魚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可達15%~24%,而且比白肉、紅肉的吸收利用率更高,適量吃魚肉可提高嬰幼兒的智力水平,也能為青少年生長發育提供營養保障。
3.抑制大腦衰退
魚肉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腦黃金”——DHA,能夠保持大腦活力,激活大腦功能,幫助我們提高學習、工作的效率,還能抑制大腦衰退,預防老年癡呆的發生。
每週吃魚250g,降低死亡風險
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魚250g左右,可以降低死亡風險,包括多種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都有所降低。而當每週吃魚多於500g時,則與死亡風險降低不存在明顯關聯。所以魚肉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魚類的品質極易受到生活水域的影響,當魚生活在受污染嚴重的水域時,體內就會聚集大量的重金屬和劇毒物質甲基汞。如果經常吃這種受過污染的魚,那麼體內也會積蓄有毒物質,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吃魚需要適量。
這幾種“魚”建議少吃
1.醃製鹹魚
醃製的鹹魚中含有的亞硝酸鹽屬於二類致癌物,如果經常吃醃製鹹魚,容易導致血管擴張,增加患癌風險。
2.油炸的魚
油炸鍋的魚肉不僅流失了營養物質,而且還生成了自由基、苯並芘等有害物質,雖然味道好吃但經常吃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3.沒煮熟的魚
沒有煮熟的魚中可能還殘留著活的寄生蟲,攝入人體後會導致寄生蟲感染。因此煮魚時要保證魚肉完全煮熟,沒有任何半透明的現象,也不要把沒煮熟的魚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感染。
關鍵字:#吃魚有營養但這幾種魚會讓你的健康亮紅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