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抗癌健康網努力打造一流的癌症腫瘤醫患交流平台,為患者提供術前術後護理、癌症預防、癌症診斷及治療等幫助,為您解答癌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等常見疑問
感染乙肝病毒,吃霉變的糧食,喝受過污染的水,遺傳因素和缺微量元素硒,五大因素導致肝癌高發
癌症,被視為人類在21世紀面臨的第一“殺手”。 “談癌色變”,形像地表達出人們在面對癌症時的恐懼與不安。 2003年4月18日《江南時報》一篇題為“江蘇每年12
萬人死於癌症,一些地區環境惡化導致”的報導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報導說:“全國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前30個縣中,江蘇佔了9個。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佔全國癌症死亡人數的1/10。 ”在向有關專家做了一番諮詢後,我們把目光索定在全國肝癌高發現場
——江蘇啟東,準備對“癌症高發問題”探個究竟。
啟東:肝癌發病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1萬人中有6.5人是肝癌患者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喬友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啟東肝癌研究早在七十年代初就已起步。那時候,來自上海、江蘇、北京等地的專家在當地’赤腳醫生’為主的醫務人員配合下,組成了多學科的醫療科研隊伍,連續數年駐紮在啟東,開始了肝癌防治研究的攻堅戰。這麼多年下來,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
2002年12月我還參加了在啟東召開的’中國癌症現場防治研討會’,應該說,啟東已成為國內最主要的肝癌防治現場的一個典範。 ”
資料表明,30多年來,啟東青年人(35歲以下)肝癌發病率已經呈現下降趨勢,但65歲以上老年人肝癌發病率卻有所升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啟東肝癌將在一個時期內處於較高的發病率狀態,肝癌流行趨勢仍然較為嚴重。資料顯示,七十年代,啟東肝癌發病率在10萬分之50以上波動,近些年,依然維持在10萬分之60至70,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據統計,啟東居民每死亡5人中,就有1人為癌症;3個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是肝癌。啟東現有人口116萬,每年因癌症死亡的有2000多人,其中死於肝癌的多達700多人。
在記者赴啟東採訪前,曾就“啟東肝癌高發問題”向啟東市的有關部門詢問,但均被婉言告之:“肝癌高發那是原來的事了,現在好多了。我們市正在轟轟烈烈地招商引資,不希望你們做這方面的報導,如果報導其他的,我們歡迎;如果報導肝癌,那最好不要過來了。”既然肝癌現在“好多了”,為什麼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還依然保持這樣的低調?帶著一些疑問,記者奔赴啟東。
從上海出發,乘三個小時的車,途中經過一次輪渡,就到了啟東。應該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啟東都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從對她的一大段長長的介紹中,我們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這個素有“江風海韻北上海”之稱的城市的魅力——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萬里長江入海口的北岸,三面環水,是東海、黃海、長江的三水交匯處,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海相望,著名的風景區“圓陀角”是全國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之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發展與社會事業的進步,啟東連續多屆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行列,先後榮獲全國首批小康縣、全國科技百強縣市、中國明星縣市、全國衛生城市等稱號。 1999年和2002年兩度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城市。然而,就是在這方沃土上,勤勞能幹的啟東人,卻要面臨著肝癌的威脅。
這兒肝癌為什麼高發?現在的防治情況怎樣?老百姓怎樣看待?當地政府、醫療科研機構採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啟東肝癌與環境污染是否有關?記者在啟東展開了調查。
揭開肝癌高發的“面紗”
在啟東,談起肝癌,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告訴你去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去了解情況,因為這個機構對啟東肝癌的研究和防治最具權威性,最有發言權。
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位於啟東市的中心地帶。遠遠望去,研究所的大門上掛著幾塊牌子,其中一塊是“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另一塊是“啟東市腫瘤醫療中心”。走進大門,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腫瘤醫療中心”一層門診處排起了長隊,儘管還沒到下午上班時間,但可以看得出,來這裡就診的人很多。
研究所的黃堅所長是個熱情的啟東人,在記者說明來意後,他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採訪。
黃堅告訴記者,早在1972年啟東就成立了“啟東肝癌防治研究領導小組”,隨著啟東被確認為國內外罕見的肝癌高發區,經過30多年通過對啟東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他們已經基本搞清了啟東肝癌高發的原因,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即啟東肝癌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黃曲霉毒素(AFT)暴露、遺傳因素、飲水污染和微量元素缺乏等五方面因素的協同作用下引起的。
黃堅說,他們在乙肝病毒感染致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啟東人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約15%(高於全國7%的平均水平),其中,肝癌患者HBsAg(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約為80%,也就是說,啟東絕大多數肝癌患者都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在對啟東11534人的隊列進行22年前瞻研究中,結果顯示:HBsAg攜帶者中肝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356.58,HbsAg非攜帶者中肝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26.04,也就是說,在啟東,乙型肝炎攜帶者患肝癌的危險程度約為不是乙型肝炎攜帶者13.69倍。就此,國內外已經形成了共識,即乙型肝炎是引起啟東肝癌高發的主要元兇。
在談及啟東人HBsAg呈陽性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個問題時,研究所的高級實驗師陸建華告訴記者:“這和過去醫療衛生條件差有很大關係,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六、七十年代打針的時候,針頭都是公用的,即便是消毒了,也未必達到消毒效果。再加上啟東氣候、個人衛生習慣等原因,很容易造成乙肝傳播。”
對於黃曲霉毒素(AFT)導致肝癌的說法,啟東老百姓有最直接的看法——不要吃發霉的玉米、花生,那東西會致癌。早在七十年代,啟東就建立了完整的針對AFT的調查和實驗體系,他們篩選了黃曲霉毒素高產毒菌株,並對它們進行了提純;同時,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研究,證實了肝癌發病與黃曲霉毒素污染和攝入有關。
“實際上,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這兒是以玉米為主食。我是在啟東農村長大的,那時家家戶戶都吃玉米,因為啟東的氣候潮濕,所以容易造成玉米發霉,結果呢,人吃了霉變的玉米就增加了致癌的機會。我們在用含黃曲霉毒素的黴玉米餵飼鴨子,結果33.3%誘發肝癌;大鼠實驗肝癌的誘發率為66.7%。”研究所的高級實驗師王金兵提供了這些數據。
實際上,記者在啟東市的合作、寅陽等鄉鎮採訪中發現,絕大部分村民都能或多或少地說出啟東肝癌高發的原因,當然,也不乏一些後來被研究證實了的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諸如有村民講到“因為啟東三面環水,肝癌和人們常吃海鮮有關”,“因為啟東原來是國家劃定的棉糧產區,種棉花會用到大量農藥,所以啟東肝癌和農藥有關”等等。其實,最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在農村里,很多患者家屬都會極力迴避自己家有癌症病人,因為村民們相信,癌症會遺傳的。如果由於家人得了癌症,從而影響了子女的婚嫁,那個代價是相當沉重的。在啟東的一些農村,大多數準備成婚的男女都要把對方家族有沒有癌症史作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進行“調查”。遺傳因素到底對啟東肝癌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王金兵告訴記者,他們經過遺傳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原發性肝癌(即相對於轉移性肝癌而言,轉移性肝癌是指始發於身體的其它部位並擴散到肝的肝癌)具有顯著的家族聚集性,大約42%的肝癌患者有肝癌家族史。
“肝癌遺傳病因研究結果顯示,原發性肝癌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通俗點說,就是內外因的辨證關係問題,內因是患者的遺傳易感性,外因就是乙肝感染、黃曲霉毒素、水污染等環境因素協同作用引發的肝癌。”
飲水污染對啟東肝癌高發所起的作用,是經常被人提及的。早在七十年代,我國已故著名流行病學專家蘇德隆教授就對啟東居民飲用水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研究,他用流行病學的方法分析肝癌發病率、死亡率與飲水類型的關係。在啟東,從飲水與肝癌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看,不同飲水類型居民的肝癌發病率由高及低依次為:宅溝(居民住宅周圍的天然或人工的水塘)水、泯溝(兩塊農田之間,用於灌溉的水塘)水、河水、淺井水、深井水。有研究認為,飲水污染可能與HBV感染和黃曲霉毒素形成三個環境因素組合而具有致癌作用。
黃堅認為,啟東肝癌高發與微量元素缺乏也有關,主要是缺硒。在啟東肝癌高發區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肝癌發病率高、中、低三個鄉居民的血硒水平相差極為明顯。與此同時,多次動物實驗也證明,硒能阻斷黃曲霉毒素誘發大鼠和鴨子發生肝癌,它可以降低1/3到2/3的肝癌發病率。
到目前為止,啟東肝癌的病因已經基本清楚。
“抗癌明星”陸誠慧:平常心態,理智看待
即便在現代傳媒發達的今天,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也依然有限,如果再加上某些媒體動輒拿“癌症村”、“癌症縣”來大肆炒做,面對癌症,人們表現出更多的是恐慌、害怕、避而不談或談則色變。在沒來到啟東之前,記者一直在想:生活在癌症高發現場的人們,應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出租車司機李師傅是和記者第一個談及肝癌的啟東人,他微笑著告訴記者,“啟東肝癌高發,很多人都知道,大家都司空見慣了。我們這裡病逝的人很多都死於肝癌。我們村有好幾個人,都死於這個病。其實,癌症也沒什麼可怕的,國家不是一直在治嘛。反正我不怕癌。”
啟東市合作鎮57歲的“抗癌明星”陸誠慧得知記者來採訪,認認真真地準備了一番,他現在是啟東市常勝學校的數學老師。老陸的老伴兒告訴記者:“聽說你們要來,老陸還特意把他28年前的小本本(指日記)找了出來”。老陸告訴記者,他是在1975年啟東腫瘤普查時得知患上肝癌的,1975年5月5月動的手術,那年他29歲,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當時知道得這個病了,肯定是沒什麼希望了,遺書也寫了厚厚的好幾頁。當時很怕,主要是心疼我那兩個小孩,一個6歲,一個4歲……”老陸輕輕地搖了搖頭,“現在還真不敢想了,但畢竟還是闖過來了。仔細一想,也沒什麼怕的。現在很好,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了,我和老伴很幸福。”老陸激動地說道,老伴兒靜靜地坐在他的身邊,翻著老陸寫的那本保存了28年的“死亡日記”,眼裡含滿了淚水。
“我現在也經常開導一些患者,告訴他們不要怕,要對生活充滿希望,要樂觀些,開朗些,要有平常心態,更要學會理智對待。現在醫療條件好了,治療的水平也提高了,早診斷,早治療,癌症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老陸說。
交談中,老陸告訴記者,現在他周圍的百姓都很注意衛生,注意身體健康,用老陸的話說,“生命是最重要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沒有了這些,什麼都談不上。”
46歲的肝癌患者範名成(化名)在“啟東市腫瘤醫療中心”的病房裡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說,“我不怕癌症。現在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自立了。得了這種病,需要樂觀。儘管各方面的壓力很大,有經濟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但必須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現在不像我們小時候了,絕大多數人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健康,我現在的體會是,健康太重要了。當初不太注意健康,現在有些後悔。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一切。”老范原來是啟東市農藥廠的職工,妻子是農民。
“再過些年,啟東的癌症發病不會這樣高了,現在各方面都在努力治理。”在記者離開病房前,老范微笑著對記者說。
緩解高發還要走很長的路
30年來,針對導致肝癌高發的五大主要因素,啟東採取了馬拉松式的攻堅戰。
黃堅所長說:“經過30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們初步得出了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可能是預防肝癌的最佳途徑和長期戰略。從1983年起,我們率先開展了大規模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工作,這是全球最早的人群預防乙型肝炎的二個項目之一。我們對免疫接種隊列及同期對照隊列共8萬多人進行了10多年的隨訪,結果顯示,乙肝疫苗10年保護率為76%,也就是說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HBV)感染有長期保護效果。這其中,慢性肝炎患病率大幅度下降。從1993年起,啟東市的兒童乙肝疫苗接種已列入當地的免疫接種計劃,全市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已超過90%,並逐步擴大到所有兒童,這為提高肝癌預防效果打下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還從輸血、血製品使用、手術和注射等途徑控制醫院內感染,切斷了HBV等病原體的醫源性傳播。”
在控制黃曲霉毒素(AFT)暴露方面,防止糧食霉變和改變主食結構是主要的措施。記者在啟東市合作鎮採訪時了解到,現在居民的主食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現在生活好了,大家吃米都很挑剔,選好的買。過去以玉米為主食,一日三餐都是玉米,現在誰家要是吃點玉米飯,那倒是很新鮮的事了。”
談及啟東肝癌的致病原因,啟東市合作鎮衛生所所長陳周說:“我們從小就知道發霉的東西里含有黃曲霉毒素,對於啟東肝癌高發,我認為和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你想啊,過去大家都太不注意衛生,吃一些發霉的糧食,喝受污染的溝水,肯定要致病的。”
至於遺傳因素與肝癌的關係,啟東也開展了一系列肝癌遺傳病因研究。王金兵介紹,“對於癌症的防治研究,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即各持己見,持水污染致癌說的,聽不進其他方面研究的聲音,有時候會爭論得異常激烈。但就啟東的情況講,目前,我們已把肝癌家族史作為篩選肝癌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對肝癌預防具有現實意義。”
復旦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俞順章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他曾和蘇德隆教授一同在啟東做過調查,俞教授回憶說,“1973年,啟東縣(原)採納了蘇教授改水防癌的意見,大力提倡飲用井水、深井水。一段時間後,改用井水的居民肝癌發病率有停止增長之勢,而鄰近的海門、南通和如東等地肝癌的發病率仍在繼續增長中。”
這些年來,啟東通過一系列的改水工作,使飲水污染這一病因因素已得到較為徹底的控制。全市116萬人中已有115萬人飲用深井水。
在補充微量元素這一問題上,有關機構已採取增加穀物硒含量、供應含硒鹽和在肝癌高危人群服用富硒酵母等補硒措施,提高了血硒水平。調查研究表明,補充硒元素不僅可以防癌,還可以預防病毒性肝炎。
肝癌高發的病因找到了,也採取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那為什麼現在啟東肝癌發病率還依然保持在一個高水平?
啟東肝癌防治研究所副所長陳建國研究員這樣解釋:“啟東肝癌的流行趨勢一直是國內外肝癌研究較為關心的話題。客觀地講,啟東肝癌的流行仍然較為嚴重,啟東癌症防治研究工作任重道遠。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不應該忽略一些因素,比如說現在的醫療檢測水平提高了,把一些以前不容易檢測出來的癌症檢測出來了,此外,這30多年啟東的人口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換句話說,也就是現在35歲以下的青年人發病率是明顯下降了,而65歲以上老年人肝癌發病率卻有所升高,這可能體現出老年重視醫療保健及肝病就診的變化,因此說,要最終評價啟東的肝癌防治的綜合效果,也許再需要15到20年時間。也就是等八十年代左右出生的那批人進入到肝癌高發年齡段(35歲至55歲)時,我們再回頭評價啟東的癌症防治成效,是最客觀公正、最具說服力的。”
記者在啟東的調查中,基本排除了最初的假設——環境污染與啟東肝癌高發的關係。但現實又讓人們清醒地看到啟東肝癌防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幾代人不懈地努力。
專家們評價,作為10個全國腫瘤防治高發現場之一的啟東,在江蘇省的9個癌症高發市、縣中的腫瘤防治工作一直是做得比較好的。在慢性病的防治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說一些地方政府應該正視某些慢性病的高發情況,不要迴避,更不要隱瞞。在加強對群眾健康教育的同時,逐步建立並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某些慢性病的高發。另外需要明確的是,要認清群眾健康與發展經濟的關係。發展經濟,應該以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前提的。
小資料
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估計,2000年全球肝癌的發病人數為56.4萬,肝癌死亡人數為54.9萬。其中,中國肝癌發病人數為30.6萬,肝癌死亡人數為30.0萬。中國肝癌的發病與死亡佔全球的一半還多,並有繼續上升的趨勢。
硒與癌症
硒是人體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主要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這種酶能阻止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從而抑制了多種癌症的發生。
癌症患者的血硒水平明顯低於正常人,而人群中血硒水平高的地區,癌症的發病率就低。流行病學調查及環境監測發現:癌症高發區的飲用水、土壤及農作物中含硒量較低。
補硒不僅可以預防癌症,而且可作為腫瘤患者的輔助治療方法。腫瘤患者在化療的同時加服硒製劑能提高療效,減少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是消化道及造血系統的毒性反應;腫瘤患者術後補充硒可減少復發及轉移,鞏固手術療效。
什麼食物含硒多
硒元素存在於很多食物中,比如蔬菜(大白菜、菠菜、南瓜、大蒜、西紅柿、洋蔥、蘆筍等)、動物肝臟、海產品(海帶、墨魚、對蝦、海蚌、牡蠣、海蜇皮、紫菜等)、大米、牛奶和奶製品以及各種菌類中都含有豐富的硒元素。
關鍵字:#為啥那裡癌症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