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食道癌的治療方法中,化療是一種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由於現在醫學技術的限制,它也有自身一定得弊端。
在化療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毒性反應,這是因為抗癌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的損害。尤其會出現骨髓造血系統功能障礙、白血球下降、血小板減少等,這是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因此專家研究論證,正確及時地給與患者正常保健,可以有效地控制這些副作用的出現。
食道癌患者化療以後有時候血色素也下降,有時會出現口腔潰瘍、脫髮,甚至由於藥物過敏而出現皮膚色素沉著,這常發生在四肢及輸液注射的部位。同時還會傷害肝臟、腎臟,往往常受累於胃腸系統。有的病人一用上化療藥,毒副作用便隨之而來,如厭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會引起脫水,致使營養“ 入不敷出”,出現疲乏無力、精神萎靡不振等。因而加重病情,使病人“望藥”生畏,無法將療程堅持下去,錯過了治療機會。
為了使化療能順利進行,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配合豐富的營養食物,以提高人體對抗癌藥物毒副作用的耐受性。化療時,病人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為主,如雞、鴨、魚、蝦、瘦肉、雞蛋等,這樣才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飲食要多樣化,注意膳食搭配,以期各種營養成分相互補充,提高機體免疫力。如有五心煩熱、陰虛症狀時,應食銀耳粥或用西洋參0.15 克浸泡當茶飲。在經濟條件允許情況下,可燉服甲魚湯。烹調要注意色、香、味,最好是蒸、煮、燉,不吃或少吃煙熏、炸、烤食物,少吃醃漬食品,不吸煙、不飲酒,酒精能使許多致癌物活化,使免疫功能降低。化療病人的主食可根據飲食習慣、口味,選食包子、餃子、餛飩、麵條等。胃口差的病人可少食多餐。
食道癌與其他腫瘤不同,不是納差,而是吞嚥困難、不能進食,造成機體的消耗,所以應盡量多吃一些能進入食道的飲食,例如半流食和全流,注重半流食和全流的質量,不要限制熱量,要做到營養豐富,飯菜細軟,容易消化和吸收,必要時可做勻漿膳,要素膳及混合奶等飲食。勻漿飲食是將正常人的飲食去刺和去骨後,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攪成糊狀,所含的營養成份與正常飲食相似,但在體外已粉碎,極易消化和吸收,可避免長期單一的飲食,並可預防便秘。勻漿膳食的熱能和營養要求可根據病情和個人的飲食習慣自行配製多種配方,可選擇米飯、粥、麵條、饅頭、雞蛋、魚、蝦、雞肉、瘦肉、豬肝、白菜、胡蘿蔔、油菜、白蘿蔔、冬瓜、土豆,以及適量的牛奶,豆漿、豆腐、豆干等食品。配製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例如,將雞肉、瘦肉、魚、蝦、蔬菜等,必須先洗乾淨後,去骨、去皮、去刺,切成小塊煮熟或炒熟,饅頭去掉外皮,雞蛋煮熟去殼分成塊,將每餐所需要的食物全部混合,加適量水一起搗碎攪勻(可用醫用組織搗碎機或食品搗碎機搗碎),待全部攪成無顆粒糊狀再加食鹽1 ~ 2 克/ 餐即可。或者把菜炒熟後與碎饅頭混合在一起,再用組織搗碎機搗碎,然後口服或道飼,要鼓勵多進食。
手術後要禁食水,當醫生告訴您可以飲水時,才可以喝少量的水,防止吻合口瘺,一般要在三天后進食,半流階段可稍長一些,不要急於過渡到普食階段。手術後的食道不同於正常食道,更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調料,食物不宜過熱、過硬等。要少食多餐,只要飲食注意,會改變機體的營養狀況。
關鍵字:#食道癌化療後的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