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病人到醫院看病,一開始醫生就會讓病人做“三大常規”的化驗。所謂“三大常規”就是指“血常規”、“尿常規”及“大便常規”。其中,“血常規”是最重要的。身體發生變化時,常引起血液的質和量的變化。血液發生病理變
病人到醫院看病,一開始醫生就會讓病人做“三大常規”的化驗。所謂“三大常規”就是指“血常規”、“尿常規”及“大便常規”。其中,“血常規”是最重要的。身體發生變化時,常引起血液的質和量的變化。血液發生病理變化時,常影響全身的組織和器官。因此,醫務工作者常將血液檢查作為臨床診治疾病的重要依據之一。
血液分為血漿和血細胞兩部分。血常規檢查是對外周血中紅細胞和白細胞的量質進行化驗檢查,包括:紅細胞(RBC)計數、血紅蛋白(Hb)測定,白細胞(WBC)計數及白細胞分類(DC)計數、血小板(Pt)計數。
在通常情況下,單位容積的血液中,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的數值大致呈平行的相應關係,故兩者測定的意義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濃度改變的貧血,如低色素性貧血時,紅細胞與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紅蛋白降低較紅細胞為明顯,故同時測定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以作比較,對診斷就更有意義。一般經多次檢查,成年男性紅細胞>6.0×1012/L、血紅蛋白>170g/L,成年女性紅細胞>5.5×1012/L、血紅蛋白>160g/L時,即被認為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這種情況可分為相對性增多和絕對性增多兩類。前者是因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所致,常見於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亢危像等;後者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紅細胞增多的徵候群,可見於高原地區居民,嚴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氣腫和肺原性心髒病,還見於腎癌、肝細胞癌、子宮肌瘤、卵巢癌以及腎孟積水、多囊腎等,還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可引起紅細胞持續性顯著增多,紅細胞可高達(7-10)×1012/L、血紅蛋白達180~240g/L。
成年男性血紅蛋白<120 g/L,成年女性血紅蛋白<110 g/L即可視為貧血。嬰兒從出生3個月起至15歲以前的兒童,因身體生長發育迅速而血紅細胞生成相對不足,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數值可較正常成人低約10%—20%;妊娠中、後期的孕婦血漿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釋;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減低,可導致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以上統稱為生理性貧血。病理性貧血則見於各種貧血、如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失血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伴發的貧血。
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N)、嗜酸性粒細胞(E),嗜鹼性粒細胞(B)、淋巴細胞(L)和單核細胞(M)5種。由於各種白細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況下,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白細胞發生質或量的變化,故必須計算各型白細胞的絕對值才有診斷參考價值:白細胞總數>10×109/L稱白細胞增多,<4×109/L稱白細胞減少。外周血中白細胞的組成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尤其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故白細胞增多或減少通常就與中性粒細胞的增多或減少有密切關係和相同意義。飽餐、情緒激動、劇烈運動、高溫或嚴寒等,均能使白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暫時性升高,下午較早晨為高;新生兒、月經期、妊娠5個月以上以及分娩時也均可升高,這些均為生理性增多,通常不伴有白細胞質量的變化,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可見於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見原因)、廣泛的組織損傷或壞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惡性腫瘤,還可見於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於1.5×109/L稱為粒細胞減少症,低於0.5×109/L稱為粒細胞缺乏症,原因有感染性疾病如流感、麻痺、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傷寒、粟粒性結核、膿毒血症、血液系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少症(非白細胞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物理、化學因素(解毒鎮痛藥、氯毒素、磺胺類藥、抗腫瘤藥、抗甲狀腺藥、抗糖尿病藥)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單核-鉅細胞系統功能亢進可見如脾亢、某些惡性腫瘤等。
淋巴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20%-40%。兒童期淋巴細胞較高,嬰兒出生時淋巴細胞約佔35%,粒細胞佔60%,4-6天淋巴細胞可達50%;4-6歲時,淋巴細胞比例逐漸減低,粒細胞比例增加,逐漸達正常成人水平。淋巴細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見於正常感染性疾病、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組織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淋巴細胞減少主要見於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抗淋巴細胞球蛋白等的治療,以及接觸放射線、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種球蛋白缺乏症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細胞佔白細胞總數的0.5%-5%,其增多常見於寄生蟲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反應、血清病等)。
血小板(Pt)的正常範圍為(100-300)×109/L。血小闆對止血、凝血及血塊收縮均有密切關係。血小板增多(﹥300×109/ L),常見於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後、急性失血、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減少(<10×109/ L)可引起出血時間延長;如降低太多(<6×109/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死亡。血小板減少常見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惡性貧血、藥物中毒等。
當然,血常規檢查只是輔助性診斷方法,若要確診,還需要醫生結合臨床和其他相關檢測結果。
關鍵字:#血常規檢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