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90%以上的癌痛病人是可以緩解疼痛的,可全世界有2/3患者都在忍受著癌症帶來的巨大疼痛,疼痛指數達到了中級以上。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治療癌痛的“三階梯療法”。按照現行的治療措施,90%以上的癌痛病人是可以緩解疼痛的,但目前,全世界仍有2/3癌症患者仍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疼痛,1/4患者有重度以上疼痛。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腫瘤科易基群主任說,出現這種情況,跟病人、家屬對癌症疼痛治療存在的誤區有極大關係。
誤區1 不找腫瘤專科
真相:找腫瘤專科或專科醫院,非專科無癌痛系統治療觀
易基群指出,選錯醫院科室治療是癌痛治療的第一誤區,建議選擇腫瘤專科或者腫瘤專科醫院。因為,腫瘤專科醫師特別是腫瘤內科醫師所接受的癌痛治療教育更多,大部分醫師已有“三階梯治療原則”的概念。而非專科醫師對癌痛治療的知識不足,導致患者癌痛沒有得到規範有效的控制。
舉例說,根據“三階梯法”,癌症病人的慢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度冷丁,但非腫瘤專科醫生,常常習慣使用度冷丁治療癌症疼痛。另一方面,部分病人配合腫瘤綜合治療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疼痛,減少麻醉鎮痛藥的用量,甚至可以停藥,這在非腫瘤專科是難以做到的。
誤區2 吃阿片類藥物怕上癮
真相:合理用藥,成癮者萬分之四
阿片類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嗎啡等藥,是”三階梯法”的基本用藥。不少患者和家屬甚至醫護人員都擔心吃阿片類藥物會上癮而心生恐懼。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易基群說,“只要在醫師的指導下,規範地使用,成癮的發生機率低於萬分之四。”就是說,每1萬例長期使用阿片類止痛藥的患者中,成癮者不到4名。
易基群分析說,癌症病人使用阿片類藥物的目的是用於止痛,當藥發揮強大的鎮痛作用時,其欣快感(易成癮)的作用就處於次要位置。
只有沒有疼痛的“正常人”使用阿片類藥物,血藥濃度迅速增高,形成“欣快感”導致成癮,是一種精神依賴。而部分癌痛病人長期使用阿片類止痛藥後出現對藥的耐受性增加的情況,是正常的藥理學現象,屬於生理依賴,不是上癮。
誤區3 痛才吃,不痛就不吃
真相:系統治療才能控制疼痛
同樣出於對阿片類止痛藥的恐懼心理,有些病人、家屬不按規定吃藥,痛時吃一片,不痛就不吃。這種做法會使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易基群說,只有等病人經抗腫瘤治療後,病情好轉。或經評估癌痛已經得到控制,才可以不再用藥。
噁心、嘔吐、便秘是阿片類止痛藥常見的不良反應,有些病人難以承受,自行停藥,這是不必要的。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告知醫護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理後,絕大多數病人是能夠繼續用藥的。並且,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都知道預防性地使用胃腸動力藥和緩瀉藥可使病人順利地接受止痛治療。
誤區4 用度冷丁止癌痛
真相:度冷丁副作用大,只適用於短時急性疼痛
《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強調癌症病人慢性疼痛不提倡使用度冷丁。因為度冷丁有效作用時間很短,副作用也大。以強阿片藥嗎啡舉例,嗎啡在體內止痛效果可持續4~6小時,而度冷丁只有2~3小時;度冷丁止痛作用僅為嗎啡的1/8,副作用卻大,長期積蓄後,病人可能出現震顫、精神錯亂、驚厥等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
在臨床上,度冷丁只可用於短時的急性疼痛,對需要長期連續應用止痛劑的慢性疼痛或癌症疼痛則不適宜於應用。
關鍵字:#走出癌痛治療4大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