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持續性出現腹瀉、便血等症狀時,別大意,這可能是身體不適發出的重要信號。
廣州市天河區的陳奶奶(化名)今年92歲,右下腹部疼痛伴腹瀉症狀出現兩月有餘,起初依靠藥物緩解症狀。而在一周前,她的腹脹腹痛加重,疼痛持續無緩解,肛門沒有排氣,完全喝不下水,被家人送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就診。
CT檢查結果顯示,陳奶奶罹患的是升結腸起始段-迴盲部結腸癌(T3期)伴梗阻,如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危及生命。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存川教授團隊董志勇副主任醫師會診後,經過充分的考慮和溝通,成功為陳奶奶實施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手術。
高齡老人腹痛兩月有餘一直當腸胃炎治療
據了解,陳奶奶身體一直都很硬朗,。兩個月前,她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家人以為只是常見的胃腸不適,並未引起重視。兩週後,陳奶奶腹痛并未緩解。
2月1日,陳奶奶腹痛難忍,被家人送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就診。 CT結果顯示:迴盲部腫瘤增大導致腸腔狹窄,腸鏡取病理檢查,發現其腫瘤為惡性,考慮升結腸起始段-迴盲部結腸癌(T3期)並低位小腸不全梗阻。為尋求進一步專科治療,遂轉至胃腸外科一區。
“去年6月,我們帶她做過一次癌症篩查,結果顯示癌症指數偏高,但那時候她身體是沒有任何不適的,我們也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後來12月開始肚子疼,每天拉稀4-5次,吃了藥好轉幾天,又循環反复。老人家怎麼都不願意到大醫院檢查,沒成想,現在拖成了癌”。陳奶奶女兒說起母親的病情,非常自責。
高齡不是手術“禁區” 術後第二天下床活動
“與直腸癌相比,結腸癌的位置比較高,症狀不明顯,不容易早發現。”董志勇表示,結腸癌會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並易引起腸梗阻和腸腔狹窄,現在不全性小腸低位梗阻一旦發展為完全性梗阻,則腹痛加劇,會導致腹脹、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病情再加重,可能會出現腸破裂,危及生命。
“結合這位92歲的患者情況,我們認為她除了血壓偏高,其心肺功能等方面功能較好,可以耐受手術,但是因為高齡,以及腫瘤的原因,手術有一定的風險,術後也有發生血栓風險的風險,與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採用全腹腔鏡微創的手術方式治療。”
經過充分細緻的術前準備,董志勇副主任醫師、胡瑞翔醫生等手術醫生在麻醉團隊的保駕護航下順利完成這台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手術。
(圖片由醫院提供)
術後第一天,陳奶奶生命體徵穩定,腹部疼痛消失,術後第二天,她能夠坐起並下床活動。早上查房間隙,還特意拉住王存川教授和董志勇醫生的手,表示感謝。
醫生提醒:這5類人群要及時做一次腸鏡檢查
“一般都認為,高齡老人家患癌,考慮其基礎疾病多、身體器官耐受力低、術後癒合差,因此手術意義不大,但隨著癌症診療技術提高、術中麻醉、術後護理等方面的進步,年齡其實並不是決定是否行手術的’禁區’,只要術前進行充分評估,術中團隊緊密合作,術後精細管理,90多歲高齡做結腸癌手術,也能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董志勇解釋道。
董志勇醫生提醒,結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容易早發現,一經發現大多是晚期。人到中年,安排一次腸鏡檢查非常有必要,腸鏡是檢查腸癌的有效手段。建議這5類人要及時做個腸鏡:
1、45歲以上無症狀人群;
2、40歲以上,持續兩周有以下肛腸症狀人群: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
3、腹部固定部位疼痛;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
4、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5、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20歲。
關鍵字:#92歲老人腹痛兩個月確診為結腸癌廣州醫生突破高齡禁區成功實施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