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什麼是癌症的自然療法?
不同的心理可以致癌,治癌,防癌。科學研究表明,除了環境因素與癌症關係以外,心理因素與癌症同樣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就是說,不同的心理可以致癌,治癌,防癌。 1:心理致癌:人類在同癌症鬥爭過程中發現,抑鬱悲傷的心理,緊張的情緒,應激的反應和沈重的精神壓力,可以成為癌症的誘因。古希臘的醫生珈倫在觀察了大量病例以後注意到,性格憂鬱的女子比開朗活潑的女子更容易得癌症。另一位有名望的醫生佩吉特也認為,在牽腸掛肚,憂慮悲觀的情緒之後,癌症往往會乘虛而入。大量的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證實,癌症與患者內心衝動有關,長期過度的緊張與焦慮不安,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可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失調,抑禦癌症的自身免疫系統的減弱,從而使體內某些細胞發生癌變。在50年代,勞倫斯.菜香心理學家曾對一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作了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人從童年時期開始便留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傷痕。如早年喪父母,青年失戀,中年失偶,成年亡子等。這些人由於生活中遭受打擊而變得沉默寡言,孤影自憐,對生活失去信心,對工作缺乏熱情,對同事沒有友愛,整個人生沉浸在孤獨痛苦之中。西德的科學家巴爾特魯施博士對8000例癌症病人調查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這8000例病人中的大多數其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都發生在涉及失望,孤獨和其它沉重打擊和精神壓力頻繁發生的時候。據報導,一位英國醫生對250例癌症病人進行了全面調查,發現癌症發病之前,受過精神打擊的有三分之二以上。美國本松博士認為,人每天處於高度緊張環境中,可引起血液中皮質脂醇的濃度迅速增加,導致免疫器官中T,B淋巴細胞和其它免疫成分的破壞,不能及時消除體內突變細胞,於是患癌症的可能性就明顯增加了。有的學者收集了近50年的資料,發現憂鬱,焦慮,失望和難以解脫的情緒變化時間大多數在癌症前1至2年。 ?笏稍凇度??荊?褐荊?執锎?返淖⑹橢猩??拿杌媼思執錆捅鶉順臣堋胺⒎呱??鋇氖率怠7⒎呔褪欠⑴??梆?本褪俏頤竅執??檔鬧琢觥S紗絲蠢矗?牆】檔男睦恚?肥滴?┲⒌姆⑸?圃熗絲沙酥?丁?BR>“癌性格”與癌症所謂“癌性格”是心理學家首先提出的。這種具有“癌性格”的人,有其特殊的行為和舉止,尤其是心理上也有特殊的外形。如從小對任何事物莫不關心,孤獨內向,不與親友或父母接近,成人後依戀一個人或自己的職業,並將自己的精力傾注於自己的配偶,孩子和工作,一旦遭到挫折,這種人一般容易在兩年內發生癌症。一位心理學家對此專門進行調查,並在癌症病人中找到了典型的“癌性格”人。 2:心理治癌:正像失常的心理會成為致癌的前提一樣,健康充實的心理則同樣是站勝癌症的重要條件。許多事實證明,一個決心戰勝癌症的人,能夠存活和延長生命的機會要多的多。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獲悉自己身患絕症,便不思飲食,悲觀失望。而事實上醫生應該讓病人明白,他的免疫系統仍然存在,並且仍在與癌症進行鬥爭,關鍵是需要病人適當地調節,配合治療,充分發揮機體免疫功能。在美國的一位空軍醫院曾治療了一位61歲的喉癌患者,這位病人在連唾液都難以嚥下的情況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特別是在當他看了白細胞怎樣攻擊癌細胞,最終全部圍殲癌細胞的實況以後,更堅定了戰勝癌症的信心。兩週以後,這位病人的腫塊明顯萎縮,體重逐漸恢復,最後競完全恢復了健康。當然,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建立足夠的信心和保持異常的冷靜是一種很難的事情。但有經驗的腫瘤專家都認為,有些腫瘤本來是致命的,正是由於病人以健康的心理對待癌症,以頑強的毅力克服病痛,才能使自己存活下來延長生命。早在1918年,國外就有人蒐集了全世界302例癌症自愈病例資料,並經病理切片所證實。近30年來,世界各地癌症自癒的報導屢見不鮮。最近,美國癌症協會的研究統計表明,癌症患者可能自癒的約佔1/10。這種自癒的原因,並不在於直接將癌細胞殺死,主要由於病人體內環境的改變,免疫力增強。這種能力可能阻止癌細胞生長,逐漸由正常細胞取代,或者造成無法適應的狀態,使癌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專家們認為,憂鬱消沉的人,通過複雜的神經體液調節機制,其免疫力顯著下降,從而促使癌症日趨惡化,而樂觀爽快的人,其免疫力成倍提高,癌腫的生長就受到抑制。由此說明,精神因素對癌症的自愈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3:心理防癌:在明白了非正常的心理可以導致癌症發生和有助於患癌症的症狀向嚴重的方向發展的道理以後,人們認識到,以樂觀的情緒,健康的心理投入到生活中去,是減少癌症發生和延續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實際上,在生活中的打擊和改變人的情緒的情況是經常存在和發生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對待和怎樣處理,避免這一切。首先,應當設法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緊張和壓迫感。工作和生活做到有計劃,有規律,適當的休息和娛樂有助於緩解心情的緊張狀態。現代人們應當培養多種愛好和興趣,這樣可以陶冶性情,意於心理健康。短途旅遊和度假有利於忘掉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其次是要沉著地應付突如其來的各種打擊,平日里要與人為善,團結同事,辦事公道,真心誠意地接觸周圍人群,這樣在您遇到挫折以後會有很多人來幫助您。另外,共同的信仰和理想的追求也常能提供我們溝通感情和擺脫失望情緒的通途,並具備了文明素質,即使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也會使人更加頑強,培養健康心理,預防癌症的發生,渡過幸福的晚年。精神因素對癌症發生髮展的影響精神因素有良與不良兩類性質。良性的精神因素指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是開朗、樂觀、明智、沉著、冷靜、堅定等;不良的精神因素指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是抑鬱、憂愁、悲觀、焦慮、忙亂、缺乏理智、好發脾氣等。良性的精神因素有益於身體健康,有利於病人的治療和康復;不良的精神因素有損於身體健康,會妨礙病人的治療和康復。不良精神因素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生活中外來事件的衝擊,使人無法應付或使人的精神受到困擾。如工作生活負擔過重,長期夫妻兩地分居不得解決,人際關係不協調,親友病故,政治上受困於冤假錯案等等。二是缺乏充分的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以致精神長期受壓抑。如想哭不敢哭,有痛苦無處訴說,想笑不能笑或不能大笑。無數的事實證明,不良的精神因素對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0—15年間,一些遭受戰禍的國家,腫瘤發病率高,可能與戰爭中的緊張、恐懼、家破人亡等沉重的精神負擔有關。在臨床實踐中也看到類似的現象。 1981年上海、北京對398例胃癌進行了配對調查,發現在各種致癌因素中,各地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胃癌患者都有經常生悶氣的現象,說明不良的精神因素可以導致胃癌的發生,在這次調查分析的同時,還發現性格開朗精神健康的人不易患胃癌。不良精神因素與癌症的關係在動物實踐中已得到證實。研究動物癌與精神刺激關係的先驅者,是已故的V.賴利(V.Riley)。他認為大多數的動物實驗室設備都會使動物承受精神壓力,因而他克服了很大困難,花費了很多錢,設計製造了一套不承受精神刺激的,掩蔽起來的動物實驗設備。他發現:當他給在掩蔽實驗設備裡生下來的老鼠注射致腫瘤細胞後,這些老鼠患腫瘤的速度,比在標準動物實驗設備中生下來的對照組老鼠慢。為了說明與避免精神因素對癌症的影響,加拿大安大略&am#8226;卡勒頓大學的專家進行了一個引起人們興趣的實驗:他給一組老鼠以疼痛的電擊,電擊後可以逃開;同量給另一組老鼠以電擊,而老鼠對電擊無法逃開;第三組(對照組)不電擊老鼠。在把這些老鼠放進籠子以前,給所有的老鼠注射了同種同量的腫瘤細胞。結果,無法逃開電擊的那組老鼠,腫瘤細胞的生長和老鼠的死亡都快於可以逃開電擊的那組老鼠。而能逃開電擊的那組電鼠所患腫瘤的生長速度大體與不受電擊的對照組老鼠相同。這個實驗說明,人體受到外界惡性刺激後,凡精神因素能夠予以調節的,可以減弱腫瘤的生長速度,反之將加快腫瘤的生長速度。癌症病人中精神狀態積極的會對病的結果有改善;消極的則會使病情有迅速惡化。美國癌症研究所對早期進行手術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作觀察時發現,對治療懷疑、喪失信心、悲觀、抑鬱者易復發,存活時間比心情開朗,富於勇敢鬥爭精神的人為短。特別是某些病人在患癌後,考慮問題多,悲觀失望,病中再受到其它打擊的人,病情往往急轉直下。說明病後的惡劣情緒將對癌症的預後產生很壞的影響,這在實踐中是屢見不鮮的。同樣另外一個事實:癌症患者,凡是在外科切除手術前表現抑鬱絕望的,不僅手術過程容易出現意外,術後傷口恢復慢,而且近期復發率高,預後不佳。因此國外有的拒絕為情緒嚴重低落的癌症病人做手術。究竟是惡劣情緒引起癌症,還是癌症造成情緒惡劣?這種關係應該是辯證的。心理可以影響生理,生理反過來也影響心理。惡劣情緒可以致癌,患癌以後同樣可以造成惡劣情緒,乃至改變人的個性。像所有的疾病一樣,癌症病人的情緒總是隨著病情波動的,病情越嚴重,情緒也越低落,要讓一名病情嚴重的癌症病人強打精神產生一個輕鬆愉快的情緒相當困難,即使病人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所以對癌症發病前後的情緒狀態,應該用彼此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理解。精神因素與癌症發生、發展的關係是如此密切,以致於我們每個人不能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應激能力,建立順應精神刺激的對策系統,預防癌症的發展。患癌後病人又會有新的精神衝擊,由驚恐、懷疑到消沉,這些又反過來促進腫瘤的發展,影響治療的總體效果。作為醫護工作者應該幫助病人迴避某種情景或情感刺激,控制事件,並將其置於不愉快的情景之外,將悲痛減到最小程度,提高病人的心理應付技巧。作為病員家屬和親友應該與病人一起參與各種感興趣的活動,分散刺激對機體的危害,注意做好解釋和支持鍛煉的決策。正確認識癌症,正確認識各種不幸事件,避免消極情緒,補償失去的功能,提高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做抗癌的主人。 1957年,一位叫賴特的病人患了腫瘤,醫生說他活不了幾天了。病人打聽到一種稱為“克力生物素”(馬血清中分離出的一種物質)的藥物有抗癌作用,醫生在他的要求下給他注射了一劑。兩天后,這位將死的病人竟然精神煥發地與護士開起了玩笑。體檢發現,病人體內柑橘般大小的瘤子像雪球仍進烤爐中那樣不見了!這著實讓醫生吃驚不小。兩個月後,賴特讀到一則關於克力生物素是偽劣藥品的報導,病情頓時惡化,但醫生叫他別信那份報告,又給他注射了一針據稱是“純度更高、藥效更好的”克力生物素,事實上他接受的僅僅是安慰劑(蒸餾水)。然而,腫瘤又一次消失,這樣,他又活了兩個月,直到他得到該藥確切無效的消息後兩天才與世長辭。賴特的故事或許是醫學無法解釋的異乎尋常的現象。但科學家們現在發現,安慰劑確實能產生治病的效應,而且遠遠比他們知道的要強烈得多。癌症自癒的奧秘何在?經科學家研究認為,至少有十幾種因素可使癌症自然消退;隨致癌因子的消退而消失;因放射線的“誘退作用”而停止發展;自我身心鬆弛和進行自我內心想像練習,使腫塊自然消退;由於內分泌的變化使腫塊消退等等。突出的例子是女性乳腺癌患者,會隨絕經期的到來而使癌症消退。有的癌症病人在身染絕症的同時,體內又發生炎症與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結果因禍得福,癌症自行消退。癌症自然消退的病人大多性格開朗,喜歡運動。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精神狀態和機體免疫功能的好壞,對癌症的發病和自我消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病人充滿信心和癌症作鬥爭,生存率就會顯著提高;面對癌症精神崩潰、失去生活信心者,生存率就會明顯降低。日本醫學家提出一種對付癌症的新辦法——“認識生活價值療法”,鼓勵病人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上,每天以愉快向上的態度生活,達到治療目的。該療法著眼於調動病人體內潛在的抗病力,採取積極的態度對抗和征服癌症。在對待癌症應具備的心理要素方面,日本的著名醫學專家伊丹指出:“懼怕死亡和疾病是非常健康的心理,沒有這種害怕心理是不正常的,對懼怕的心理不要去管它,重點應放在追求有意義的度日上”。於是,他提出了一種對付不治之症的新辦法,即“認識生活價值療法”。它鼓勵癌症病人,以建設性的積極態度生活,以達到治療癌症及其它頑症的目的。這種“心理療法”的關鍵,在於調動病人體內潛藏的抑制癌細胞和其它病毒的能力,讓患者充分認識自己的病情;並主動採取積極的態度去對抗疾病,使大腦皮層能夠產生良好的興奮;這種興奮可以有效地刺激大腦下部和激素分泌有關的腦垂體興奮,從而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不斷得到增強。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am#8226;加德納,原來是位醫生。他竭力反對把實情告訴癌症患者。他認為,在美國630萬死於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嚇死的,其餘才是真正病死的。他曾做過一個著名實驗:讓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將被執行死刑,然後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劃一下,接著把預先準備好的一個水龍頭打開,讓它向床下的一個容器滴水,伴隨著由快到慢的滴水節奏,結果那個死囚昏了過去。 1988年,他把實驗結果公佈出來時,雖遭到司法當局的起訴,但他用事實告訴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從精神上摧垮一個人,那麼這個人的生命也就變形了。現在,加德納是美國橫渡大西洋——3V俱樂部的心理教練。前不久,在他的指導下,一個叫伯來奧的人一舉成名,這位男子去年8月乘著獨木舟從法國的布勒斯特出發,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歷時6個半月到達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創造單人獨舟橫渡兩大洋的吉尼斯紀錄。有人懷疑,加德納是不是又在拿運動員做實驗。加德納反駁說:我從沒做過什麼實驗,我只是在證實精神的作用。從伯來奧的成功經歷,我可以向世人宣布,從前橫渡大西洋的人之所以失敗或死亡,他們不是死於體力上的限制,而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心理上的恐慌和絕望。加德納的話在網上公佈時,用的標題是:在這個世界上,人所處的絕境,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生存的絕境,而是一種精神的絕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來,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擊倒。癌症是當今威脅人類生命的大敵之一,被稱為“絕症”,但最近美國科學家卻驚奇發現,有些癌症患者在未曾治療的情況下卻“不翼而飛”。儘管這種幸運兒極為罕見,但探討其中蘊藏的奧秘卻極富研究和實用價值。科學家們收集了各種癌瘤不治而癒的材料,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⒈癌症自發消失者中,以青年和兒童居多。 ⒉這些人一般都有過發高熱的歷史,其中又多為毒素、結核病和肺炎,常在某次高熱之後,癌腫竟自行消失。 ⒊因放射線的誘退作用而停止發展。 ⒋某些女性乳腺癌患者,會隨絕經期的到來而使癌症消退。 ⒌癌症自然消退的病人大多性格開朗活潑,喜歡運動。臨床觀察證明:病人對治療顧慮重重,精神緊張、憂鬱、悲觀、失望等,確實可以降低病人免疫力,造成大腦皮層及內分泌的紊亂,促使病情惡化,生存率也明顯降低。相反,凡能正確對待疾病並充滿信心和癌症作鬥爭,人的免疫力就保持在高水平上,使疾病更快康復。 ⒍還有一些病人在患過一次病毒疾病之後,癌症便緩解或消失。如有的白血病人患流感之後發生自發性緩解;有的婦女患子宮頸癌在接種狂犬疫苗後卻痊癒;還有的因麻疹使癌變意外消失或得到緩解。 ⒎由於內分泌的變化使腫塊消退。 ⒏自我身心鬆馳和進行自我內心想像練習,使腫塊自然消退。 ⒐還有的癌症患者在身染絕症的同時,體內發生炎症或非特異性免疫反應,結果因禍得福,癌症自發消退。科學家們發現:在異體器官移植中,由於大劑量使用免疫抑製劑,結果癌的發生率急劇上升,這就從反面證明:只要把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激發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抗癌力量, ⒑利用病人自身的癌細胞組織,激發體內免疫系統,從而消滅身上的癌細胞,達到以癌攻癌的奇妙作用。切斷生活方式與癌的信道■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新鮮的食品中含有亞硝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而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亞硝胺在人體內的合成,同時水果中的果膠、黃酮等物質還具有防癌作用。 ■不要吃得太精細,多吃纖維素高的素食肉食中的動物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不僅容易引起膽固醇過高及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時也有致癌的可能性。而素食可以淨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發生,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 ■改變一日三餐的營養結構安排受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一般家庭的晚餐往往營養過於豐盛,還有的人經常吃夜宵,胃腸不堪重負的時候,癌變的可能性就會隨之增加。 ■戒菸斷酒煙霧中的有害物質多達600多種,其中可致癌的有40多種,吸煙不僅危害自己,更殃及他人。有專家說,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不再吸煙,女性患癌的可能會減少三分之一,而男性可減少五分之二。從發善心的角度考慮把煙戒掉吧。 ■飲食一定要清淡清淡二字不僅意味著少油,還意味著少鹽。鹽能破壞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層,使胃黏膜的屏障機能喪失,致癌物質極易入侵而造成胃癌的發病率增高,所以醃臘製品一定要少吃。 ■改善烹調方式每到隆冬臘月,人們都喜歡醃製臘魚臘肉,這些容易致癌的食品若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如甜椒、青花菜、豌豆角、花菜、芹菜、青菜、苦瓜等搭配食用,將更安全和有益身體。運動是防治癌症的最佳方法1、運動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幾倍至幾十倍的氧。美國的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通過體力氣體交換,可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即使得了癌症,身體康復較快,也能延長生命。 2、運動可大大減少體內多餘的脂肪,運動後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鎳和鈹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的作用。 3、運動可使人血液循環加快許多,癌細胞就好似湍流中的小砂子一樣,不易站住腳跟,也不容易轉移,且易被免疫系統清除。實驗證明,機體處在運動狀態時,每小時從血液中分泌出的干擾素較之平時要增加一倍以上,而乾擾素的抗癌能力,早已在觀察中得到證實。 4、運動可使人體某些生殖激素大大減少,甚至停止生產。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生殖激素也癌症密切相關,人們從年輕時就開始運動可明顯減低癌症發病率。 5、運動有改善人的情緒,消除憂眠和煩惱,在心理上減輕人體免疫系統的壓力。臨床資料表明,患癌症的病人,大多是有情緒憂鬱或受到精神創傷的。對他們來說,經常進行深呼吸運動,散步或跑步,作柔軟體操,作伸展運動,游泳、騎車或參加集體運動,可給他們帶來身心愉快和歡暢,可幫助消除緊張情緒,減少憂眠,改善自我形象。國外醫生把運動比作“溫和的抗憂鬱素”,把它稱之為“西方式的氣功”。它的功能與中國的氣功一樣,能放鬆身體和精神,改善人體的功能。憂慮和煩惱常常危及人體的免疫功能,運動可幫助一些人減輕精神壓力對免疫系統的損害。 6、運動能鍛煉意志,增強戰勝癌症的信心和毅力。信心和毅力對戰勝許多疾病都是至關重要的,一位詩人曾說過:“信心是半個生命”。當人患病尤其是患了癌症之後,要有堅強的意志,必勝的信念,巨大的毅力,樂觀的情緒,超大的勇氣,頑強的鬥爭精神以及壓倒病魔的氣概。英國醫學院的專家們曾對57名因患乳腺癌而切除了乳房的病人進行了觀察,發現對治癒疾病充滿信心的病人,10年生存率佔70%,而那些病後即失去信心而絕望的病人80%手術後不久便死去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運動,增強信心和毅力,加之合理治療,就一定會出現“病樹前頭萬木春”喜人局面。
關鍵字:#什麼是癌症的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