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幾乎所有的惡性腫瘤患者都會經歷反复的疼痛發作,但在醫療工作中常常發現很多人對止痛藥物,尤其是阿片類藥物存在諸多的誤解。
人們對“腫瘤”的恐懼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疼痛。的確,幾乎所有的惡性腫瘤患者都會經歷反复的疼痛發作,但在醫療工作中常常發現很多人對止痛藥物,尤其是阿片類藥物存在諸多的誤解。
誤區一:得了癌症肯定會疼,能忍就忍,實在忍不住再吃藥
疼痛會影響睡眠、身體代謝和機體免疫力,不及時治療容易耽誤病情,影響腫瘤的治療。超過3個月的疼痛屬於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
無痛是人的基本權利,選擇理想的止痛藥並合理使用,90%以上疼痛患者都可以達到無痛。長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療的病人,容易出現因疼痛導致的與神經病理性疼痛相關的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發展為難治性疼痛。
誤區二:只有癌症到了晚期才會疼痛
不是。癌痛是由癌症、癌症相關性病變及抗癌治療所致的疼痛,癌痛可以貫穿於癌症的始終,早起癌症也可能出現疼痛。因此,有疼痛并不是癌症發展到晚期的標誌,出現疼痛不必過於擔心,應及時治療。
誤區三:止痛治療只要能使疼痛部分緩解即可
緩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質量的關鍵,止痛治療的最低要求是達到無痛睡眠,而真正意義上提高癌痛病人生活質量的要求應包括:無痛睡眠、無痛休息、無痛活動。
誤區四:疼痛時再服藥,不疼時不吃藥
應按照規定的間隔時間服藥,服藥時間即使沒有疼痛,也應該按時服用,這樣可保證疼痛連續緩解。如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奧施康定)和硫酸嗎啡緩釋片(美施康定)應每12小時口服一次,芬太尼貼劑(多瑞吉)應每72小時使用一次。
誤區五:服用止痛藥會成癮,會有依賴性?
大約有75%~90%的晚期腫瘤患者因慢性疼痛需要用到阿片類藥物。但如果你還將阿片類藥物與鴉片、毒品畫上等號的話,那的確是誤解了它們。
癌痛的治療首要原則就是按階梯給藥,阿片類止痛劑的緩釋劑型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使藥物在胃腸道緩慢釋放後吸收,藥物在血液中的濃度能在很長時間內保持穩定水平,起到止痛作用,而不會形成血藥濃度的峰值,無法達到成癮的濃度。因此,患者在慢性癌痛患者中採用口服阿片類控釋、緩釋劑型時,血藥濃度維持穩定狀態,不易成癮。
誤區六:常見的止痛藥一定比阿片類藥物安全嗎?
那些耳熟能詳的止痛藥物並非絕對安全。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對消化道、心臟、腎臟有損傷,尤其患有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更應謹慎使用。而且這些藥物存在“天花板效應”,即用藥存在最大劑量限制,用量超過劑量限制後,止痛效果不會增強,但不良反應會增加。
因此癌痛治療過程中應嚴格按階梯止痛原則分,疼痛評分為輕度的情況可以使用這類常見止痛藥,而中、重度疼痛,則首選阿片類藥物。
關鍵字:#關於癌症疼痛的6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