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兒童顱內腫瘤宜早發現早治療
兒童顱內腫瘤的患病率僅次於白血病而居兒童期腫瘤的第二位,我國13億人口每年新發生的顱內腫瘤患者近4萬,兒童佔16%-20%,即,每年約有7千多名新發顱內腫瘤患兒。目前,顱內腫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預防無從下手,由於家長不了解其症狀,導致相當多的患兒延誤診斷,從而喪失最佳治療時機。我國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北京天壇醫院羅世祺教授從事神經外科40餘年,除了對顱內聽神經瘤、垂體瘤和松果體區腫瘤有豐富的手術經驗外,還致力於小兒腦瘤的臨床研究。羅世祺教授通過近5000例15歲以下兒童顱內腫瘤的診治經驗提示:兒童顱內腫瘤和成人相比有其特殊的表現形式,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症狀,能做到協助醫生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
兒童顱內腫瘤的臨床表現:
嘔吐:兒童腦瘤有嘔吐者約佔72%。嘔吐多數由顱內壓增高引起,病初嘔吐常發生在清晨,部分患兒嘔吐可伴隨有腹痛,故常被誤診為胃腸道疾患,應當引起注意。
頭痛:多數頭痛為顱內壓增高所致,學齡兒童可以告訴家長自己頭痛,而嬰幼兒常不能表達頭痛的情況,僅表現為陣發性煩躁和哭鬧不安或用手抓頭、擊打頭部等。
走路不穩:病兒由原來會走路退化為走路東倒西歪、醉漢步態,嚴重者可站不住、坐不穩,完全喪失獨立活動能力,同時可見手握東西不穩,或持物左右搖晃。
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重要徵象。因小兒顱內腫瘤惡性較多,位於中線及後顱窩者多,故早期引起腦脊液循環梗阻而致顱內壓的增高。兒童腦瘤到醫院就診時有視力減退者相當常見,其中有些患兒甚至雙目近於失明。
眼球不能上視:患兒逐漸出現眼球不能往上看,也預示著腦內松果體區存在腫瘤的可能。
眼歪口斜伴有走路不穩:常常提示可能為腦乾膠質瘤。
頭顱增大:多發生在嬰幼兒,因此期小兒顱縫未癒合或癒合不緊,顱內壓增高可致顱縫分離而使頭圍增大。
羅世祺教授說:“提高兒童顱內腫瘤療效的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不要等腦瘤巨大,腦室高度擴張,腦幹有嚴重的受壓才診斷出來。因這種晚期腦瘤的患兒即使醫生費了很大的力氣也往往是事倍功半,不僅使手術的難度增大,治療效果也大打折扣。”
關鍵字:#兒童顱內腫瘤宜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