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浙江東陽市孫氏本草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孫傳正結合自己的實踐及對癌症病例的長期觀察與研究,提出了“基礎體溫偏低是癌變的內在根源”的觀點。他認為,在自然生命狀態下的每個人都存在癌症發生的可能,一個人最終是否
浙江東陽市孫氏本草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孫傳正結合自己的實踐及對癌症病例的長期觀察與研究,提出了“基礎體溫偏低是癌變的內在根源”的觀點。他認為,在自然生命狀態下的每個人都存在癌症發生的可能,一個人最終是否患癌症,其內在根源取決於基礎體溫。因為基礎體溫是人肌體生化代謝和自我淨化系統賴以發揮作用的動力,癌症患者由於基礎體溫低下,加上外因條件,本已薄弱的自我淨化能力愈加被抑制,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癌變內因:基礎體溫偏低
這位老中醫在長期對眾多癌症病例的觀察中,發現一個規律性的現象:癌症患者的基礎體溫大多只在35.5℃左右,甚至有不足34℃者,而正常人群當在36.8℃左右。他研究分析認為,由於基礎體溫偏低則血流緩慢,單位時間內通過肺泡氣體交換的血流量相對減少,全血載氧量偏低,細胞代謝過程不能充分氧化,氧自由基等眾多代謝廢物被稽留(停留、拖延的意思)於細胞體而成為癌前細胞,久則異變為癌細胞。西醫稱這種變性細胞為不成熟細胞,或稱為分化不良細胞。其實,肌體的代謝廢物即便在基礎體溫正常人群也不可能被徹底清除,這正是人類從胎孕期就存在癌前細胞之根源所在。
由此他研究認為,基礎體溫偏低才是癌症內在根源,致癌外因則是充當了紅娘角色。在自然生命狀態下的每個人因不同個體代謝廢物稽留概率和自我淨化能力各異,所遇致癌的外因條件不一,癌瘤形成則遲早有別。老死未出現癌症者,首先是基礎體溫始終正常,自我淨化系統功能優越,因而在自然生命結束前未能形成惡變。癌細胞的發生過程,是正常細胞由量變到質變的循序漸進過程,一般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中年之前癌症發生率較低。中年以後,由於代謝廢物的累積和條件致癌因素的迭加,癌症發生概率大幅提升。因此,孫傳正中醫給癌症下的定義是:癌症是全身性代謝廢物稽留綜合症。
他分析說,當人體某一區域的代謝功能和自我淨化能力處於相對薄弱時,肌體代謝廢物的聚集效應就會首先在該區域發生,這種聚集效應猶如地球固化期同類礦物質或共生礦的集流效應,致使全身代謝廢物向該區域集結,從而形成原發癌。不同質細胞在不同致癌因素誘導下,腫瘤發生的區域、形態和結構各不相同,於是便有了形形色色不同質的癌症。所謂“癌症轉移”,乃是某一癌瘤實體形成後,受其癌塊密度、內壓等諸因素影響和阻礙,肌體代謝廢物不能繼續向原發癌集結,從而被重新聚集於自淨能力薄弱的其它地帶。外科手術後,癌體再次在原位或異位發生,也是基於這一原理。癌症的失控發展,使腫脹的癌細胞間相互擠壓,導致癌細胞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這就是癌細胞具有區別於正常細胞的形態學特徵的原因。癌細胞有強大的“親和力”,除了自身分裂增殖很快,還很容易向周邊正常細胞浸潤融合,因此表現出癌症的無邊界特徵。
癌變外因:常期濫用抗生素、激素
孫傳正認為,基礎體溫偏低是癌變的內在根源,而人類抗生素、激素的長期濫用是現今癌症概率攀升的外在主因。正是由於現今社會全球性長期廣泛的應用抗生素和激素,誘導著逐代人的身體機能發生了低體溫的趨向性變化,使人體陽剛之氣下降而陰寒之氣上升,因而癌症概率攀升。值得嚴重關注的是,激素、抗生素類藥物的污染正大量發生在人們的食物鏈中,特別是快餐食品的流行,使該類藥物污染長期直接進入人體。
原料商為提高食品原材料產量,在動植物的養殖種植中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已非秘密。以豆芽菜為例,從種子進入營養缸到成品上市僅需短短8小時;數斤重的雞鴨,從雛禽到擺上餐桌才數十天時間。這種動植物的瘋長靠什麼呢?雌激素與抗生素。水畜產養殖與此彷彿,嚴峻形勢令人不寒而栗。哈爾濱市一項對10至11周歲小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四成男孩身體肥胖,七成女孩性發育超前。由於雌激素水平過高,不少男孩出現女性化傾向,這是群體性陰盛陽衰的典型。如果任其下去,患癌概率繼續攀升,癌症趨於低齡化勢頭無從遏制。
教你測
基礎體溫測定法。既:在機體經較長時間睡眠後醒來(一般在清晨),尚未進行任何活動及說話前,所測得的體溫,為基礎體溫。正常情況下,育齡婦女的基礎體溫,於月經前半期較低,排卵期更低,排卵後24小時~幾天內可突然或緩慢上升0.3—0.6℃。
關鍵字:#癌變內因基礎體溫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