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一萬多種中草藥中,“墓頭回”的名字十分奇特,意從墓頭返回之意,其實該藥的命名還真有這個意思。
墓頭回又名臭腳跟,敗醬科敗醬屬,多年生草本。莖高30—60厘米,自根部生出莖梗多數,每一莖上又多分枝,莖上分枝處有節紋。基生葉成叢,有長柄,卵形或分裂。莖生葉對生,羽狀深裂,葉常和分枝處同出。 7—8月莖枝端開黃色小花,呈傘房狀排裂。果實翅狀卵形或近圓形。根莖橫生,有少數粗根鬚。秋季採根15克,水煎服可治晚期子宮癌。
在一萬多種中草藥中,“墓頭回”的名字十分奇特,意從墓頭返回之意,其實該藥的命名還真有這個意思。
相傳有一位走方郎中手拿搖鈴雲走四方給人治病,當他走到一個村莊時,恰逢一家人辦理喪事,眾人正抬著棺材往墳地走。郎中仔細一觀察,發現地上有滴滴鮮血的痕跡,便隨棺而行,直至墓地。詢問後方知棺中是一成年女子,因陰道出血不止而死。郎中說,“鮮血淋漓,從棺而出,說明還存一線生機,能否開棺治療?
死者家屬聽說還有救治希望,大喜,立即開棺。醫生即用一種無名小草,濃濃地煎了一鍋,濾汁給病人緩緩灌入,不到一個時辰,病人甦醒,出血停止,又經一番治療,漸趨康復。
這種小草叫什麼名字呢?因病人從墓頭抬回,就命名為“墓頭回”。
治溫瘧,婦女崩中,赤白帶下,跌打損傷。
《本草原始》:”治傷寒,溫瘧。”
《河南中藥手冊》:”洗腳,治腳痛。”
《山西中藥志》:”斂肝燥濕,止血。治婦人髖疽,赤白帶下。”
《廣西中藥志》:”祛瘀,消腫。治跌打。”
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用於治療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瘀腫作用等。
止血止帶:用於虛寒型婦女崩漏下血,血瘀痛經,赤白帶下,子宮頸靡爛,赤痢等,常與苦參,蒼朮,金櫻子等同用。
關鍵字:#墓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