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腫瘤放射治療正由三維走向四維
在2004年10月,北美腫瘤放射治療年會(ASTRO)和歐洲腫瘤放射治療年會(ESTRO)分別在在美國亞特蘭大和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在這兩次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分別就腫瘤放療最新治療技術與方法、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種腫瘤治療的研究進展及臨床經驗以及放射生物學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意義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討。在本期腫瘤專刊上,我們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殷蔚伯教授及部分參會專家介紹本次會議的熱點內容。從第46屆ASTRO和23屆ESTRO的報告及展覽中可以看出,腫瘤放射治療正在從三維走向四維。放射治療經歷了100多年的歷程,從初始階段到X光片、透視?常規模擬定位機?的二維放射治療,再到CT及MRI的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及調強放射治療。三維放療能在三維方向很好地按照腫瘤形狀進行,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的照射劑量很小,從而更好地保護了正常組織,因此,也有人將之稱為精確放射治療。因此,我們可以在不增加正常組織反應的前提下,增加腫瘤的放射劑量,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進而提高生存率,這己在前列腺癌及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放射治療中得到證實。將前列腺癌照射劑量從70Gy上升至78Gy的隨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預測預後好、中、差的3組患者中,接受照射劑量為78Gy的患者生存率均顯著高於照射劑量為70Gy的患者。在一項CT引導下的立體定向放射治療Ⅰ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中,研究者對50例患者進行了中位隨訪期為60個月隨訪。結果顯示,22例患者無腫瘤生存,2例帶瘤生存,生存率為58%。 29例拒絕手術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72%。無顯著不良反應發生。但是,在進行放療的過程中,還存在因器官移動而導致腫瘤也隨之移動的問題,特別是呼吸運動。因而,解決腫瘤移動問題十分重要。雖然當前在放療中使用了呼吸門控系統,但效果並不理想。如果把時間因素也考慮進去,就可以達到跟踪腫瘤進行照射的目的,這就是四維放射治療。如在這兩次會議上,一些學者介紹了影像引導下放射治療、斷層放射治療、賽博刀等,這些新技術將引起腫瘤放射治療的一次大變革。 (編輯:)
收 藏 到 網 摘 :
關鍵字:#腫瘤放射治療正由三維走向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