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百年放射治療
自1895年倫琴發現X線和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線核素?鐳以來,放射線治療腫瘤已走過了一百年的歷史。我們的先輩們在不斷地探索中認識了放射線,也認識了人類自身和腫瘤,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發現鐳的居里夫人,一開始並不了解鐳放射活性的生物作用,曾將鐳樣品放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或手上,她因此患了白血病而獻出了生命。我國許多40年代的放療工作者,在當時很簡陋的防護條件下工作,相繼都身患血癌而英年早逝。以他們的生命為代價,使我們了解了放射線的生物效應,也掌握了安全而有效的使用放射線的方法。
早期X線裝置所產生的低能X線的療效是不滿意的,它不但組織穿透淺而且皮膚損傷大,以至於在上世紀前五十年的放射治療中,鐳的應用佔了主導。皮膚、口唇和其它表淺部位,直接應用鐳的貼敷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擴大鐳治療的範圍,需要設計治療體腔腫瘤的方法。宮頸癌是最先治療的部位,這是因為宮頸部位對於鐳管容易實施植入治療,治療效果令人鼓舞。隨著放射源進行組織內和腔內治療技術的發展,鐳的使用具有了深遠的歷史意義,這種治療方式同稱為內照射技術或近距離治療。後來由於其它放射性物質如銫和銥,具有容易屏蔽以及使用時不產生氣態放射性產物如氡氣的優點,以致漸漸代替了鐳的應用。
外照射技術經歷了更長時間的發展才趨成熟。所謂外照射就是放射源位於人體處一定的距離進行照射。早期治療往往是給予一次或幾次大劑量外照射的方法,這種方法常會導致超出正常組織耐受量的壞死。後來採用分次照射的方法,即將總量分配在幾個星期裡給予多次小劑量照射,在沒有正常組織嚴重損傷下取得了腫瘤治愈。在上世紀20年代,一次治療需要許多分鐘,家屬也可在治療室內陪伴病人,醫生在治療中也經常進治療室檢查病人,但時間不長,首先在放療醫生身上發生了明顯的傷害反應,因此保護性屏蔽和個人受量監測受到重視並被列為常規。
上世紀50年代中期,能達到更深皮膚下劑量的高能量設備不斷湧現,首先是鈷60治療儀,它的能量可以達到1兆電子伏特(即百萬電子伏特),隨即是直線加速器,使得放療治療技術迅速的發展和更新。 70年代CT的出現,為放射治療提供了更詳細精確的定位,建立在CT定位基礎上的三維適形放療計劃,實現了對腫瘤高精度,高劑量、高療效的照射,而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受到了最佳的保護。由此三維適形放療技術已逐漸成熟,而隨之出現的調強放療技術被認為是腫瘤放療技術的重大突破。因此,21世紀放療技術發展的主流將是高能X射線的精確放射治療技術,特別是物理及生物優化的調強技術。為了減少或消除器官運動和擺位誤差對放療的影響,近幾年研究人員研究的熱點是在治療過程中,採集更多的數據(尤其是影像數據)。由此,一種被稱為圖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的技術問世,從而掃除了精確治療的最後障礙。
關鍵字:#百年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