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蒽環類藥物累積劑量對QTc的影響
龔振夏
226361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內科
目的:研究蒽環類藥物累積劑量與校正後的QT間期(QTc)的關係。方法:回顧性分析68例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前及應用蒽環類藥物後12導聯同步心電圖,測量QT間期,以Hodgest公式計算出QTc。結果:蒽環類藥物累積劑量<200mg/m2者,2/46QTc延長;而≥200mg/m2者,10/22QTc延長(lt;0.01)。結論:隨蒽環類藥物累積劑量增加,QTc延長發生率增加。
FIII 021
CT引導下經胸穿刺活檢對胸部病變的診斷價值
顧愛琴熊麗紋韓寶惠薄維娜白皓
200030 上海市胸科醫院肺內科
目的:探討CT引導下經胸穿刺活檢對胸部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CT引導下對215例胸部病變行經胸穿刺活檢取材,行細胞和組織學檢查。結果:215例經手術和臨床隨診證實惡性腫瘤182例,其中穿刺證實為惡性腫瘤168例,惡性腫瘤確診率為92.3%(168/182)。假陰性14例,假陰性率為7.7%(14/182)。無假陽性。診斷良性病變33例,良性病變確診率為81.9%(27/33),總確診率為90.7%。術後發現少量氣胸14例,痰中帶血8例,其發生率分別為6.5%和3.7%,均未做特別處理。結論:CT引導下經胸穿刺活檢術是一種安全有效、準確性高、並發症少的檢查方法,對胸部病變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FIII 022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療惡性實體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
關華軍陳正堂王志新王東林胡義德
400037 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中心
目的:評價瀋陽三生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療惡性實體瘤化療後血小板減少症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5月—2003年4月我院參加了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療血小板減少症的Ⅲ期臨床試驗。入選病例26例,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齡15歲—72歲(注:肺癌患者年齡18—75歲),平均64.3歲。均經組織學或細胞學證實為惡性實體腫瘤化療後的患者。採用隨機交叉、自身對照的研究方法。前一化療週期血小板計數最低值≤75×109/L者試驗週期化療後6-24小時內,皮下注射rhTPO 1.0 mg/kg/日,療程14天。另一化療週期不注射rhTPO,作為自身對照。用藥未達14天時,如血小板計數與化療後最低值相比上升50´109/L,或升高至100´109/L,則停止給藥。結果:入選病例26例,出組2例。 24例化療後rhTPO試驗週期與對照週期比較: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平均升高5×109/L(51.1±22.4×109/L比46.5±19.9×109/L,P>0.05),血小板恢復的最高值平均升高130×109/L(267.9±91.7×109/L比135.5±37.5×109/L,P<0.001),血小板計數<50×109/L的持續天數縮短約2天(2.83±3.3比5.58±7.33,P>0.05),血小板恢復至75×109/L以上平均縮短約8天(10.66±4.55比19.33±8.72,P<0.001),血小板恢復至100×109/L以上平均縮短約10天(13.00±4.22比23.41±8.30,P<0.001),2例患者在對照週期需要輸注血小板,而rhTPO試驗週期無1例需要輸注血小板。但是注射天數與血小板的恢復時間及增高幅度個體差異較大。血小板形態、肝腎功能均未發現異常變化。 10例測定血清rhTPO抗體均為陰性反應。本組26例患者應用rhTPO均未發現與rhTPO相關的不良反應。結論: rhTPO可以明顯刺激血小板的產生,加速血小板的恢復,減輕化療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續時間,可以減少甚至不需要輸注血小板。應用rhTPO不良反應罕見,安全性好。停止注射rhTPO後血小板繼續升高,血小板計數至80´109/L即可停藥觀察,以免rhTPO的後續作用使血小板過度增高。臨床應用的適應症、合適時機及劑量還需繼續探討。
FIII 023
維生素B1、B12治療草酸鉑神經毒性34例臨床觀察
關小冰徐國啟金秀華
114033 遼寧省鞍山鋼鐵公司曙光醫院化療科
目的:對比觀察維生素B1、B12治療草酸鉑神經毒性的療效。方法:70例草酸鉑化療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4例和對照組36例。治療組在草酸鉑化療期間應用維生素B1、B12治療。對照組僅進行常規化療。對比兩組神經毒性發生程度和治療有效率。結果:治療組有效率76.5%,對照組有效率5.6%。結論:維生素B1、B12治療草酸鉑神經毒性有效。
FIII 024
膽囊黑色素瘤1例報告
韓可祥江小青
馬鞍山市腫瘤醫院
臨床資料:患者,女性,50歲,經常發作右上腹隱痛不適2月餘,無發熱、黃疸病史,始未引起重視,後症狀加重,到當地縣醫院就診,“B”超檢查示:慢性膽囊炎,胃鏡檢查無異常發現,經對症處理效果不佳,來我院再次行“B”超檢查示:膽囊炎、膽囊佔位,由門診收入院,入院後腹部“CT” 檢查示:膽囊前壁有一1.5*1.5*1.5cm的圓形軟組織影,邊緣不規則,似有蒂,肝、脾、胰未見異常,擬診斷:膽囊佔位,後行手術治療,術中見肝紅潤,大小正常,表面光滑無結節,膽囊前壁能捫及拇指尖大小的質軟腫塊,膽囊漿膜層未見侵犯,術後切開標本見膽囊前壁有一1.5*1.5*1.2cm的黑色菜花狀新生物向膽囊腔內凸出,有一蒂連於膽囊,蒂直徑約0.5cm,肝十二指腸韌帶及附近腹膜、大網膜、腸系膜均見散在米粒大小的質中等硬的黑色淋巴結,胰包膜下自胰頭至胰尾見大量黑色米粒大小的淋巴結,手術切除膽囊及膽囊床,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附近腹膜及大網膜、腸系膜黑色淋巴結。術後病理示:膽囊惡性黑色素瘤(江蘇省鼓樓醫院會診意見)。討論:惡性黑色素瘤為生長在皮膚和粘膜來源於神經外胚層組織的腫瘤,因產生黑色素而得名,另有約10%不產生黑色素者稱為無色素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惡性度高,易通過淋巴和血行轉移,臨床上皮膚黑色素瘤及女性生殖器黑色素瘤多有報告,膽囊黑色素瘤少有報告,極為少見,惡性黑色素瘤確切病因不明,一般紫外線輻射被認為是主要因素,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化療有一定效果,可作為手術後綜合治療;放療不敏感,僅作為手術輔助治療,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療;抗癌中藥及免疫治療,亦可作為綜合治療的措施之一。
FIII 025
無標記CT模擬定位的應用及意義
郝勤嶺
454001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放療科
目的:探討無標記CT模擬定位方法的優越性和實用性。方法:通過把X—光模擬機定位、無標記CT模擬定位、激光燈鉛球標記CT模擬定位三種模擬定位方法從勾畫靶區清晰度、保護正常組織、定位精確度、劑量在靶區分佈合理性、經濟、快捷等方面進行比較。結果:無標記CT模擬定位與激光燈鉛球標記CT模擬定位明顯優於X—光模擬機定位,而無標記CT模擬定位方法在定位精確度、保護正常組織方面與激光燈鉛球標記CT模擬定位方法相比較略遜一籌,但是其定位方法簡單、出計劃快、費用適中等方面卻優於後者。結論:無標記CT模擬定位方法可在利用激光燈標記定位的CT模擬定位中試用。
FIII 026
腹腔灌注羥基喜樹鹼治療惡性腹水
周筱秋李慧任素蓉
621000 綿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
目的:為觀察羥基喜樹鹼腹灌注治療惡性腹水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36例惡性腹水患者,給予腹腔穿刺抽液。腹腔灌注羥基喜樹鹼20~40mg,每週1次。結果:CR3例PR11例,總有效率39%。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痛、發熱、噁心嘔吐及白細胞下降。結論:腹腔灌注羥基喜樹鹼是目前治療惡性腹水有效、可行的一種方法。
FIII 027
國產rhG-CSF對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的療效與劑量探討
何續遜孫鼎明
224003 江蘇省鹽城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
目的:觀察國產rhG-CSF對癌症患者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的療效,並探討其合適的劑量。方法:對化療後白細胞減少者根據骨髓毒性分度每日皮下注射特爾津,Ⅰ°:75ug;Ⅱ°:75ug~150ug;Ⅲ°:150ug~225ug;Ⅳ°:225ug~300ug。白細胞回升至≥4.0×109/L停藥。結果:共治療66例,顯效58例(87.88%),有效8例(12.12%),總有效率100%。治療前白細胞平均2.53×109/L,治療後平均9.08×109/L(P<0.01=。中性粒細胞治療前平均1.55×109/L,治療後平均7.15×109/L(P<0.01=。白細胞升至≥4.0×109/L所需劑量、天數分別平均為:Ⅰ°:95.45ug/例,1.18天;Ⅱ°:196.88ug/例,1.69天;Ⅲ°:693.75ug/例,5.25天;Ⅳ°:975.0ug/例,5.50天。結論:國產rhG-CSF(特爾津)對癌症患者多種方案化療後不同程度白細胞減少均有較好療效,副作用甚少;每日較適合的劑量以隨白細胞減少程度的加重而逐級遞增用量為宜。所需劑量不大療程較短,費用遠較進口產品低,便於推廣應用。
FIII 028
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內科用途及價值的探討
何續遜孫雪琴夏月琴劉菊林郭素媚
224003 江蘇省鹽城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
目的:探討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內科的用途及其價值;滿足腫瘤內科給藥的多種特殊需求。方法:以一次性中心靜脈導管經鎖骨下穿刺置管於上腔靜脈末端。結果:用於18種中晚期癌症患者348例,其用途:13種特殊用藥所需299例(85.92%);肺癌和肺部轉移癌為增加肺部藥物持續濃度101例(29.02%);外周靜脈條件差難以順利給藥107例(30.75%);需長期輸液22例(6.32%);為避免外周靜脈化療的痛苦、不便和靜脈炎或曾發生靜脈炎,患者要求11例(3.16%);外周靜脈留置針失敗後1例(0.29%)。結論:經鎖骨下中心靜脈置管在腫瘤內科用途甚廣,可滿足多種病種給藥的多種特殊需求;既有助於提高療效減輕副作用,又可避免外周靜脈給藥的痛苦和不便,有助改善生活質量。為該科必備技術值得推廣。
FIII 029
DNA倍體類型與鼻咽癌預後關係的研究
胡國清1 石小燕1 袁響林1 陶德定2 龔建平2
430030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腫瘤中心
430030 2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外科/分子醫學中心
目的:探討DNA倍體類型與鼻咽癌預後的關係。方法:應用流式細胞術(FCM)分析45例放療前鼻咽癌細胞的DNA倍體,放療結束六個月評定療效。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分析DNA倍體性與鼻咽癌預後有無相關性。結果:DNA倍體性與鼻咽癌臨床分期、近期療效、放射敏感性及預後均有明顯的相關性,但與性別、病理類型無關。早期腫瘤(Ⅰ+Ⅱ期)的DNA異倍體率為11.11%(2/18)遠低於晚期(Ⅲ+Ⅳ期)者的40.74%(11/27) (P<0.05),異倍體腫瘤較二倍體腫瘤對放療更敏感(P<0.01),且異倍體腫瘤的近期療效明顯好於二倍體腫瘤(P<0.05),但異倍體腫瘤的預後較二倍體腫瘤差(P<0.01)。結論:DNA倍體類型可作為評估鼻咽癌預後的一個獨立指標。 FCM的腫瘤細胞DNA倍體分析可能成為鼻咽癌選擇放療分割方案的客觀指標。
FIII 030
淺談腫瘤病人的健康教育
胡洋
114034 遼寧省鞍山市第四醫院放療科
腫瘤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多會產生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甚至出現心理危機,加之各種治療特別是放療、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常使病人出現憂鬱、沮喪性心理,食慾不佳和疼痛等不適。此時應做好對腫瘤病人的健康教育,幫助病人克服心理障礙,有效地疏導不良情緒,輔以飲食治療我,使其配合醫務人員達到康復的目的。 1.對腫瘤病人異常心理的健康教育。 2.腫瘤病人的膳食指導。 3.腫瘤病人化療期間的健康教育。
FIII 031
採用面罩固定、低熔點鉛擋塊、同體位等中心放療技術
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研究
黃拔群胡清江楊石山劉耿淳龔朝輝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醫院放療中心
目的:探討採用面罩固定、低熔點鉛擋塊、同體位等中心照射技術治療鼻咽癌和頭頸部其它惡性腫瘤的療效及副反應;探討這種新技術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中採用國際輻射單位及測量委員會(ICRU)第50號報告提出的外照射靶區劑量分佈的規定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2000年10月~2002年5月,經病理證實為頭頸部原發惡性腫瘤,無遠處轉移,卡氏評分(K)≥60分,有放療適應證的病人,共95人,其中鼻咽癌52例,其它頭頸部腫瘤43例,採用面罩固定、低熔點鉛擋塊、同體位等中心放療技術治療,設為改進治療方案組(改進組)。回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採用傳統放療技術治療的頭頸部原發惡性腫瘤病人,無遠處轉移,卡氏評分(K)≥60分,布野原則及放療劑量與本研究相同的病人共78人,資料完整的病人共35人列為對照組(常規組),其中鼻咽癌16例,其它頭頸部腫瘤19例。所有病人在放療後2~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及24個月復查。可評價療效的病人在放療後1~2個月進行CT或MRI及臨床檢查,原發灶及轉移淋巴結近期療效評定按Ⅳ級標準: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及進展。正常組織急性反應觀察計劃靶區(PTV)外10mm以內區域組織的放射反應,主要觀察正常組織放射相關性粘膜炎的發生情況,晚期反應主要觀察脊髓腦乾及後組顱神經的放射損傷。評價標準:急性反應按CTC2.0版評價,後期反應按LENT SOMA分級標準評價。局部及區域復發根據臨床檢查及CT/MRI和病理活檢確定。採用11.5作為統計軟件,總生存率計算採用Kaplan-Meier法,總生存時間指首程治療開始至死亡或截止觀察日期,生存率差異比較採用Logrank檢驗,計數資料差異比較用X2檢驗。結果:改進組與常規組治療鼻咽癌總的緩解率沒有差別(P=0.696),治療其它頭頸腫瘤總的緩解率也沒有差別(P=0.744)。急性放射相關性粘膜炎的發生率改進組明顯低於常規組(X2=62.139,lt;0.001)。改進方案組12月,24月,34月總生存率分別為87.37%、81.60%和81.60%,常規方案組分別為77.14%、65.71%和57.14%(P=0.035)。結論:採用面罩固定、低熔點鉛擋塊等中心照射技術治療鼻咽癌和頭頸部其它惡性腫瘤與常規傳統治療技術相比,可明顯減少某些正常組織的放射反應,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提高放射治療的治療增益比。
關鍵字:#蒽環類藥物累積劑量對QTc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