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直腸癌術前放療進展(二)
2.3 超分割放療術前超分割放療的研究報導不多。有作者報導了術前超分割放療治療局部晚期(T3/T4)直腸癌的I/II期臨床研究及術前超分割放化療劑量遞增I期臨床研究[23]。術前放療50Gy(盆腔45Gy,腫瘤處再追加5Gy),每次1.25Gy,每天照射2次。或術前放療盆腔照射45Gy(每次1.8Gy)後,超分割加量照射1.2Gy/次,每天2次,至總劑量54.6Gy(劑量水平I),57Gy(劑量水平II)和61.8Gy(劑量水平III)。結果顯示pCR14%~17.4%,病理降期56%,病灶距肛門≤6cm者的保肛率為70%,3年局控率90.5%~96%。無病生存率72%~74.6%。 3級急性毒副反應為皮膚反應4%~33%,直腸炎19%,腹瀉19%,粒細胞減少4%,心臟毒性4%。 3~4級與放療相關的晚期損傷發生率為8%。上述資料顯示全程或局部加量超分割放療是可行的,降期效果明顯,有很高的局控率,即使在61.8Gy水平,毒性反應仍可接受。當然,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病例來證實治療結果。
2.4 三維適形放療(3D-CRT): 採用常規照射技術時,因受盆腔正常組織的限制,很難進一步提高直腸腫瘤局部的劑量。而三維適形放療則根據腫瘤的形狀來設計照射野,通過採用共面或非共面進行照射,來提高腫瘤局部劑量,而盡可能減少直腸周圍的小腸和膀胱的受照射劑量。一般用於不可切除或複發的直腸癌,近年已有文獻報導[24]。在盆腔放療45Gy(每次1.8Gy,每天1次,每週5次)的同時,同步每週1~2次3D-CRT(腫瘤處局部小野90cGy/次),至腫瘤總量為49.5Gy~54Gy,同時行5-氟尿嘧啶化療。結果顯示,3年總生存率82%,無復發生存率69%,pCR24%,如腫瘤計劃靶體積(PTV)<200cm3,pCR達50%。 3或4級毒性反應發生率24%,小腸受照射體積及腫瘤PTV與毒性反應密切相關,當≥150cm3的小腸受照射劑量>40Gy及腫瘤PTV≥800cm3時易發生。
2.5 放射治療與化療新藥的聯合直腸癌術前放療聯合5-氟尿嘧啶化療的作用已得到了肯定,隨著化療新藥(如草酸鉑、依利替康等)的出現,有不少學者將其與原治療方案進行聯合使用。近期美國Mehta等報導了術前放療結合依利替康和5-氟尿嘧啶治療T3直腸癌的II期臨床試驗結果[25]。放療照射淋巴引流區45Gy和原發腫瘤50.4Gy(每天1.8Gy),同步化療依利替康(50mg/m2,第1,8,15和22天)和5-氟尿嘧啶(每天200mg/m2,每週7天,第1~33天)。完成放化療後6~10週手術。結果顯示,pCR37.5%,降期71%。急性毒性反應較明顯,56%的患者需降低化療劑量和中斷放療時間>3天,III度腹瀉28%,粘膜炎21%,直腸疼痛21%,腹部絞痛9%,未觀察到IV度毒性反應。有關草酸鉑與放療聯合治療直腸癌的報導較少。法國里昂在進行了直腸癌術前放療聯合同步草酸鉑和持續5-氟尿嘧啶加甲酰四氫葉酸鈣化療I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26],最近又報導了術前草酸鉑、5-氟尿嘧啶化療聯合同步放療治療局部晚期直腸癌的II期臨床研究的結果[27]。放射治療劑量為50Gy/5週,第1周和第5周同步化療第1天草酸鉑130 mg/m2,第1~5天持續靜脈滴注5-氟尿嘧啶350 mg/m2和甲酰四氫葉酸鈣100 mg/m2,放化療結束後5週手術。結果顯示臨床有效率為75%,pCR達15%,保肛率為65%,3級毒性反應發生率為17.5%,10%的患者因術後吻合口瘺或盆腔膿腫需再次手術,無術後死亡發生。阿根廷報導了對不能切除的T3/T4直腸癌每天低劑量草酸鉑25mg/m2,5-氟尿嘧啶375mg/ m2,甲酰四氫葉酸鈣20mg/ m2,每週4天,在第1和第5週與放療同步進行。在放療第3週給予草酸鉑50mg/ m2;放療結束後再給1週期草酸鉑加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氫葉酸鈣。放化療結束後4週進行手術,根治性切除率75%(42%的患者保留了括約肌);pCR25%。結果顯示低劑量草酸鉑聯合化療和同步放療是可行的且非常有效,毒性反應可接受[28]。從上幾項研究結果可見,雖然術前同步放化療有一定的毒性反應,特別是與依利替康聯合應用時急性反應較重,但仍可接受,且並未增加手術並發症。該治療模式降期效果明顯,有較高的病理有效率,當然遠期療效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3. 結論與展望自1994年巴黎會議建議直腸癌術前治療採用放化療相結合,至今無論在手術方式還是術前、術後放化療方面都有了許多新的進展。放療技術進展包括優化分割(如超分割放療),三維適形/調強放療(進一步精確腫瘤治療體積,減少正常組織的照射,增加治療比)等[29]。化療藥物新的給藥途徑包括5-氟尿嘧啶持續和時辰給藥,以及聯合應用新藥如草酸鉑、依利替康等。新的靶向治療藥物如C225、ZD1839和OSI等與盆腔放療聯合使用正在研究中,但仍需Ⅲ期臨床研究來比較這些方案與傳統治療方案的優劣。檢測癌旁粘膜組織中與預後相關的分子標記物如p53突變率,PCNA陽性表達率等可能有助於選擇合適病人進行術前聯合治療。參考文獻略
關鍵字:#直腸癌術前放療進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