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放射治療五步曲─確診、定位、計劃、實施和隨訪
實施放療包括確診、定位、計劃和實施四個階段。首次要做到診斷明確。運用一切手段,包括X線片、CT、MRI、B超、內窺鏡檢查、同位素掃描、各種常規化驗和生化檢驗、穿刺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明確腫瘤的性質和惡性程度,根據對原發腫瘤的大小、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器官轉移的全面了解,做出TNM分期,由此制訂綜合治療的方案。
用常規模擬定位機運行病灶定位或用CT模擬機進行病灶部位的斷層掃描,然後在計算機三維計劃系統上重建病灶圖像,醫生勾畫出腫瘤區域和照射靶區,在治療計劃系統(T)上計算腫瘤照射區的百分劑量分佈以及周圍重要組織和器官的受量劑量分佈,並進行適當調整,做到盡可能地減少周圍正常組織劑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區域的劑量。然後將做出的計劃,包括機型、能量、照射野、機頭照射角度、治療床角度等條件輸入放療設備,實施治療。
在實施放療的過程中,放療技師將嚴格按放療計劃實施治療,放療醫師會不斷修訂放療計劃以便對療效作出評價,隨時妥善地處理放療的急性反應,以保障患者放療安全。療效評價分為四級:完全緩解(CR),指所有可見腫瘤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R),指腫瘤體積縮小50%以上;好轉和穩定(SD),指腫瘤體積縮小不足50%或沒有變化,有的患者可以長期帶瘤生存;病情進展(PD),指腫瘤體積增大或出現新的病灶。醫生按世界抗癌聯盟制訂的以上標準來評價放療的療效,使我們不斷總結經驗,制定下一步綜合治療的方案。
放療後的定期隨訪十分重要。放療後一個月內首次隨訪,主要是處理放射急性反應,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腸炎等,以便得到及時治療。以後,3個月、半年、1年長期隨訪,讓醫生及時監視著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有無放射性慢性反應出現,如放射性肺纖維化、腸粘連、皮膚和肌肉纖維化、放射性腦脊髓損傷等,以便及時處理。經治的醫生對患者的病情最了解,長期找經治醫生隨訪為好。
關鍵字:#放射治療五步曲確診定位計劃實施和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