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哪些生物性因素會致癌
根據專家研究和驗證,廚房油煙與燒菜時油的溫度有直接的關係:當油燒到150℃時,其中的甘油就會生成油煙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強烈的辛辣味,對鼻、眼、咽喉黏膜有較強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當油燒到“吐火”時,油溫可達350℃,這時除了產生丙烯醛外,還會產生凝聚體,不僅會使人產生“醉油”症狀,還能導致慢性中毒,容易誘發呼吸和消化系統癌症。
根據動物實驗發現,菜籽油、豆油加熱到270—280℃時產生的油霧凝聚物,可以導致細胞染色體損傷,這被認為和癌症發生有關。不加熱的油沒有這種損害,加熱不到240℃時,損害作用較弱。所以,食油加熱溫度過高,尤其是加熱冒油煙時能產生大量有害的致癌物質,特別是油炸食品時,滿廚房都是油煙,對身體危害很大。反復加熱的食油,如多次用來油炸食品的食油,不僅本身含有致癌物質(所以應少吃油炸食品),它所產生的油煙中含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性更大。我國一些研究者通過臨床分析發現,肺癌患者除了與吸煙關係較大外,還與經常熏聞油溫過高產生的油煙有直接關係,這些患者多半50歲以上,有較長的烹飪史。
預防“油煙綜合徵”最根本的方法是減少油煙在廚房中的停留時間,對一般家庭來說,廚房要經常保持自然通風,同時還要安裝性能、效果較好的抽油煙機。此外,炒菜時的油溫也要有所控制,盡可能不超過200℃(以油鍋冒煙為極限),這樣不僅能減輕“油煙綜合徵”,從營養學角度上,可使油中保持一定量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下鍋菜中的維生素也得到了有效保存。
(任曉君)
《人民日報》(2005年02月17日第十五版)
關鍵字:#哪些生物性因素會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