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頭部伽瑪刀治療是簡單易行的,由四個基本階段組成:固定頭架、圖像掃描採集(定位)、設計治療計劃、進行治療。
不需要全身麻醉、外創切口。該治療一般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完成的,所以病人可以跟治療人員互相交流、溝通。絕大多數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恢復到手術前的生活方式、生命體徵。
第一步:固定頭架
立體定向坐標頭架用可調柱和固定螺絲(螺桿)固定到病人的頭部。在治療期間,用頭架將患者的頭部固定不動並安置在准直器頭盔內,從而為測定靶點(靶組織)坐標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第二步:圖像掃描採集(定位)
固定好頭架後,接下來做與所用圖像格式兼容的相關檢查,可以是血管造影、CT、MRI等。採集到一系列圖像並傳輸到治療計劃系統,這樣,就將靶點(靶組織)的位置固定下來了,它的x、y、z坐標也就被確定下來。
第三步:計算機化治療計劃設計
圖像導入
圖像配準
輪廓勾畫
制定計劃
一旦圖像被導入到治療計劃系統,患者的病變部位(病理學特徵)就被描述出來。為了達到與病變立體形態(幾何學)相符合的劑量分佈,以二維、三維顯示的病變部位為中心放置多重等角點。各種尺寸准直器的聯合作用、選擇性射束阻擋、加權分析等確保了放射治療部位正好與靶組織相符合。通過3-D可視化、劑量柱狀圖和其它分析工具,使劑量分佈分析變的更加容易、方便。一旦確定、設計好了治療方案,就能馬上打印並成為伽瑪刀治療的基本依據。
第四步:伽瑪刀治療
患者平躺在伽瑪刀的治療床上,依照原先確定的靶組織坐標,醫師們將患者的頭部放入適當的准直器頭盔內。立體定向頭架被用來確定30條鈷60射束聚焦治療的病變位置。治療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完成,並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醫生可以通過對講電話裝置隨時與患者保持聯繫、通訊。
隨訪
治療效果往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主管醫師應與患者保持緊密的聯繫、定期隨訪。並且根據放射外科治療後的評估依據,即被證實治愈前定期所做的各種形式的影像(CT、MRI、血管造影等)資料給予患者進一步的治療建議。
關鍵字:#伽瑪刀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