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近20年間,腫瘤放射治療技術發生了巨大變化,頭、體部伽馬刀、X-刀、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放射治療等設備和技術的出現,為腫瘤治療開闢了新途徑。
自從立體定向放療(伽馬刀和X-刀)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用於臨床後,放射治療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原來只能作為術後輔助的治療手段,變成多數腫瘤患者願意首選的治療手段。但是,目前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屬包括一些醫務人員由於受到落後放療技術的影響,對現代放療技術的進展存在錯誤認識而錯失了很多治療良機。為此有必要讓大家全面了解放射治療的歷史,同時必須重新認識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新思維迎接放射治療新技術給臨床帶來的進步。
常規放療技術已成歷史
常規放療技術是指在X-線模擬定位下確定病灶的治療範圍(靶區),通過鈷-60治療機或直線加速器實施照射的落後技術,已有大半個世紀。放療設備從深部X-線機、鈷-60治療機發展到直線加速器,放療的劑量深度和劑量分佈得到了相應改善,治療範圍進一步擴大。但是,X-線模擬定位機無法實施多野非共面的聚焦式照射,多數只能採用簡單的單方向照射,或前後、左右兩個方向對穿照射,使過多的正常組織在照射範圍內,無法提高腫瘤區的劑量。在常規條件下所採用的照射方法是每天照射一次,每次1.8~2.0Gy,每週5次,6~7週內照射60~70Gy。這種時間-劑量的照射模式源於上世紀30年代,由於對皮膚癌治療有效,對正常組織損傷較輕,一直沿用至今。大量臨床結果表明,在40~50天內照射60~70Gy,這只是一個對正常組織不造成嚴重損傷、但難以徹底根除大多數腫瘤的方法。因此,必須改進放療技術和改變照射方法。
現代放療技術帶來光明
現代放療技術是在三維空間上,從多角度、多方位對病灶進行聚焦式照射或三維適形照射,是現代放療技術進展的集中體現,在臨床上可達到類似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伽馬刀、X-刀等立體定向放療也屬於三維適形放療的一種特殊類型,包括有效的體位固定,精確的腫瘤定位,將射線從多方位準確的聚集於腫瘤,形成一個緊扣腫瘤的高劑量區,使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間的劑量差拉大,最終達到殺滅腫瘤細胞,減少周圍正常組織放射損傷的目的。現代放療技術可根據腫瘤的大小、部位和周圍正常組織對射線的敏感程度來決定總劑量、分次劑量和總的治療時間,即個別情況個別對待,不能對所有病人都採用千篇一律的照射方法。因此,三維適形放療的照射方法將向個體化、多樣化、高分次劑量、短療程的方向發展。大量的臨床結果已經證明,採用立體定向放療技術(伽馬刀或X-刀)治療早期肺癌、肝癌等,可獲得和外科手術同樣的根治效果,而且,可免受手術過程的痛苦和風險。
腫瘤放療敏感性的誤區
通常將在5週內照射50Gy能使腫瘤消退的,稱為高度敏感腫瘤,如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等;在6~7週內照射60~70Gy可使腫瘤消退的稱為中度敏感腫瘤,如鼻咽瘤、喉癌、宮頸癌等;超過70Gy仍難以使之消退的,稱為不敏感腫瘤,如非小細胞肺癌、軟組織肉瘤等。但是,現在需要重新認識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問題。新的放療技術可以做到在不增加、甚至減少正常組織放射損傷的情況下,提高腫瘤的照射劑量,縮短放療的總時間。因此,現代放療將會使原來的中度敏感腫瘤變成高度敏感,不敏感腫瘤變成中度敏感。如果允許照射100Gy以上的總劑量,或在較短時間內照射70Gy以上(2~3週內),大多數腫瘤都會被徹底消滅,此時,敏感與不敏感都不重要,不敏感腫瘤細胞也很難存活。因此,腫瘤對射線的敏感與不敏感,只是醫生給放療,劑量多少的參考因素,不是決定能否放療的關鍵因素。換句說話,即使是病理分類的不敏感腫瘤,如果腫瘤小,所在部位允許採用高劑量、短療程照射時,腫瘤是可以獲得根治的。相反,當腫瘤體積太大,照射時所涉及的正常組織範圍太廣而不允許照射過多劑量時,即使屬於敏感腫瘤,也無法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腫瘤對放射治療是否有效,應以腫瘤所在部位、腫瘤大小、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耐受等因素來判斷,最終以能允許的照射總劑量和總時間來決定療效,絕不能以傳統的放療敏感與不敏感來決定是否可以放療。
關鍵字:#重新認識腫瘤放射治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