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放射治療是指利用各種類型的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一門科學,它是通過射線使腫瘤細胞及組織遭到殺滅破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放射治療是指利用各種類型的射線治療惡性腫瘤的一門科學,它是通過射線使腫瘤細胞及組織遭到殺滅破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其特點是:對幼稚和生長旺盛的腫瘤細胞作用很大;缺點是:放射性破壞和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周圍正常組織細胞也有一定的損傷。
放射治療包括體外照射、近距離照射等多種照射方式。體外照射是將加速器、鈷機等所產生的高能射線根據放射腫瘤學家的治療要求穿透患者的皮膚表面照射到腫瘤內進行治療。近距離照射是將特殊的微型放射源通過患者的自然腔道、或穿刺直接放入腫瘤內進行治療。兩者相互配合可以在腫瘤內形成高劑量治療區,同時避免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照射而出現放射並發症。
對不同類型的惡性腫瘤,根據治療目的不同,放療可分為根治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根治性放療是指應用放療方法全部而永久地消滅惡性腫瘤的原發和轉移病灶。適用於臨床Ⅰ、Ⅱ期及部分Ⅲ期病例。放療所給的腫瘤量需要達到根治劑量。姑息性放療是指應用放療方法治療晚期(常為Ⅳ期)惡性腫瘤的原發和轉移病灶,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常用的放射治療技術
目前比較完善和實用的放療技術包括常規放療技術、三維適形放療技術、三維動態調強放療技術和立體定向放療技術(X刀、γ刀)。
放療的禁忌症:
(1) 外周血像過低。白細胞﹤3*109/L,血色素﹤60g/L,血小板﹤8.0*1010/L。
(2) 體力狀況極差或有嚴重心髒病、腎病、活動性結核者。
(3) 腫瘤已引起嚴重並發症。如肺癌伴有大量胸水,食管癌瘺道形成等。
(4) 接受過根治量放療的部位已有放射損傷出現。
放射治療不良反應
(1)急性反應:
放療開始3個月內出現的放療相關組織損傷為急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和黏膜反應,也會出現骨髓抑制和局部滲出炎性改變。
疲勞,納差;皮膚反應(皮膚紅斑);口腔黏膜炎;食管炎;腸炎(腹瀉,腹痛);尿道炎,陰道炎;顱壓增高。
(2)後期反應
放療開始3個月後出現的損傷為後期反應,主要是血管和間質組織的損傷所致。後期損傷的發生率隨放療後的時間推移而逐步增多,一旦發生,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預防。
胃腸道反應,放療6—10個月左右可出現放射性腸炎,糞便帶血。
肺纖維化,表現為乾咳,呼吸困難等。
腎纖維化,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橫斷。
關鍵字:#認識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