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般來講,在放療過程中出現放射反應是允許,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放射反應對患者的機能影響不大,也不危及患者生命。
一、全身反應
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或嗜睡、疲乏或易激動、食慾差、噁心、嘔吐等。由於白細胞、骨髓細胞對射線高度敏感,因此放療可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二、局部反應
(一)皮膚反應
1.急性皮炎,共分為3度。
(1)I度皮膚反應又稱乾性皮炎。表現為紅斑,色素沉著,毛囊擴張,毛髮脫落,皮膚脫屑,自覺皮膚瘙癢、灼熱感。
(2)Ⅱ度皮膚反應又稱濕性反應。在I度反應基礎上,出現明顯的充血、水腫、水皰形成。水皰穿破後,表皮糜爛、滲液。
(3)Ⅲ度反膚反應為放射性潰瘍。真皮層受損,經久不愈。
2.慢性皮膚反應。照射區域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而呈斑狀,表皮乾燥、變脆弱,皮下組織萎縮、彈性消失,易受損傷而形成潰瘍,難以癒合。
(二)黏膜反應
首先是黏膜充血、水腫;繼而在黏膜表面出現白點或散在白斑,伴有疼痛。繼而白斑連成一片稱為白膜,並出現出血點等。黏膜的遠期反應為黏膜乾燥、萎縮,如食管狹窄、陰道黏膜粘連閉鎖等。
三、放射性損傷
放射性損傷是射線作用引起組織器官不可逆的永久損傷,如放射性脊髓壞死、腦壞死、骨壞死等。
關鍵字:#放射治療過程中會出現的身體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