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出台一則好消息,尤其是對癌症患者而言這是一個重大利好。這個好消息就是北京市將癌症基因檢測納入北京市醫保,且報銷比例高達90%。
的確,很多癌症家庭因為治療的藥費貴、危險性高、治療週期長,花費的錢很容易會讓一個人、一個家庭因病返貧或因病致貧。
眾所周知,去年十月,國家醫保局通過談判把17個藥品納入藥品目錄,涉及多個癌種。此舉不僅將抗癌藥成功降價56.7%,納入醫保更是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吃得起腫瘤靶向藥物。但是,在藥物之外,還有很多讓患者消耗家庭財力,比如各種檢查費,這些很多是不能報銷的,需要家庭全力承擔,但是檢查需要經常做,每次還花費不小。
靶向藥物爭相進入醫保,基因檢測後才可報銷!
真正患癌用藥想要報銷的患者知道,靶向藥物雖然進入醫保,但需要在基因檢測後才可報銷!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以EGFR靶點第二代靶向藥克唑替尼為例,醫保限定支付範圍為“限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ROS1陽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就是說患者使用了克唑替尼,如果要進行醫保報銷的流程,一定要有明確的基因檢測報告,證明患者本身存在ALK或ROS1突變。
不僅如此,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8年版)》也明確指出:對於有明確靶點的藥物,須遵循基因檢測後方可使用的原則。檢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不得在未做相關檢查的情況下盲目用藥。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首先要明白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才用靶向藥。
為什麼在選擇靶向藥之前要進行基因檢測?
以肺癌為例,對於非小細胞肺癌而言,大約50%左右的患者易發生EGFR基因突變,大約5%左右會發生ALK融合/重排,大約1-2%發生ROS1融合突變。
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只有攜帶了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在靶向藥物的作用下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需要在確診後儘快進行基因檢測,“對症下藥”,才能收穫理想的療效。
在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委員會(FDA)規定,醫生開具靶向藥物處方前必須為患者做基因檢測。
癌症基因檢測納入北京市醫保,且報銷比例高達90%
據悉,自2019年6月15日起,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全市執行病理檢測醫療保險新政策。首次將腫瘤基因檢測納入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
此次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對腫瘤基因檢測制定了統一的定價標準,並將其納入北京醫保乙類,工傷保險甲類。這也意味著對於具有北京醫保的腫瘤患者,在北京所有醫院均能進行腫瘤基因檢測並進行醫保報銷,不需要去第三方檢驗機構進行基因檢測、承擔動輒上萬的基因檢測費用,實現藥品費用減負後的基因檢測減負。
隨著基因檢測被納入醫保後,作為使用靶向藥前的“必經之路”,這個門檻降低後,腫瘤患者在負重前行下也會輕鬆很多。希望這項政策不僅惠及北京的癌症患者,還能盡快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讓更多的癌症患者獲益。
除非註明,否則均為瑞得生健康網原創文章,轉載必須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鏈接
關鍵字:#癌症基因檢測納入北京市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為什麼報銷靶向藥要先做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