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用藥得當九成癌痛可緩解-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很多人患上癌症後,直到臨終前,一直在與持續的劇烈癌痛相伴。癌痛影響睡眠和食慾,癌症患者免疫力下降,情緒抑鬱,意志消沉,簡直“生不如死”。
“的確,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見以及最難以忍受的症狀之一。疼痛能夠引起疼痛神經的強烈興奮,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內分泌等功能,不及時治療容易耽誤病情。疼痛不僅是疾病的一種症狀,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種疾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腫瘤科主任林麗珠教授告訴記者,國內外對癌痛治療的重視和認識已經越來越充分,將緩解疼痛當成癌症治療的重要環節。但客觀來講,目前我國多數地區癌痛治療仍處於普及階段,普遍存在著止痛治療不充分的現象。這與患者缺乏疼痛治療常識有關,而醫務人員對不同止痛藥物了解少並缺乏使用經驗、對癌痛評估不充分,甚至把“難治性疼痛”診斷為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情況也確實存在。特別是大多數非腫瘤專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疼痛治療方面培訓不足,認為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癌症由醫生診斷,但疼痛比較特殊,很多病人都不知道要把疼痛告訴醫生。”林麗珠指出,只有一成的患者會主動報告疼痛。有的病人認為疼痛是癌症的必然產物,止痛藥等同於“鴉片”,吃了會上癮。有些地區雖然開始重視個體化治療,但是缺乏可供參考的循證醫學證據。不少醫生對癌症疼痛治療的手段掌握不多,未能識別出病人由於各種原因掩飾的疼痛,導致對疼痛的評估不足、鎮痛藥物用量或強度不足。
措施:推行“無痛示範病房” 普及規範化疼痛治療
“讓癌症患者遠離疼痛,是患者的權利,更是醫師的責任。”林麗珠透露,基於目前癌痛控制的現狀,廣東省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委員會將率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全省10家三甲醫院成立“無痛示範病房”。這個項目也得到了衛生部的支持,衛生部醫政司將發文在全國100家醫院推廣此項目。
“其實,患者無需忍痛度日。”林麗珠介紹說, 1980年,全球第一個嗎啡控釋片的誕生,掀開了口服嗎啡治療癌痛的新一頁。到了1982 年,世界衛生組織更提出了著名的“癌痛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雖然,現在鎮痛藥物仍然為數有限,但按照這一原則,90%的癌症患者的疼痛都可得到緩解。現有的循證研究也顯示:應用口服嗎啡治療中重度癌痛,其中70%~90%的患者可以達到理想鎮痛。
我國1990年12月正式將這一原則引入國內,目前,廣東省率先成立的無痛示範病房的治療也是在這一治療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在無痛示範病房裡,每個病床都掛有疼痛評分圖,將疼痛分成0~10度,病人可自我評估疼痛。醫務人員對疼痛病人的治療都有規範化的流程,在疼痛評估的基礎上指導病人服藥,如:當疼痛強度僅為2~3時,只用25%劑量的藥,達到4~6時,用25%~50%劑量,升至7~10之間時,就要將鎮痛藥的劑量加大到50%~100%。此外,醫生還會對疼痛患者適當地做心理舒緩引導,並及早預防和處理對服藥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提醒:巧用藥物告別疼痛
“要儘早告別疼痛,建議患者出現疼痛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切莫強忍。”林麗珠提醒說,看病時須找專科醫師,如腫瘤醫師或痛症專科,分清楚自己患的是急性疼痛還是慢性疼痛,是腫瘤引起的疼痛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一般來說,由各種病症引起的,如闌尾炎、骨折等都會引起急性疼痛;而發病緩慢或持續時間長的為慢性疼痛,癌痛就在此列。
除了分清疼痛的急慢性,對疼痛程度的客觀評估也很重要。 “這是指導用藥的主要依據。”據林麗珠介紹,止痛首選口服的止痛藥物。輕度的疼痛,一般採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撲熱息痛等。中度及重度的疼痛,則需要用可待因、嗎啡、羥考酮等阿片類鎮痛藥物。這類藥物是目前已發現的鎮痛作用最強的藥物,毒副反應相對較小,可作為癌痛患者長期治療的主要藥物。其鎮痛作用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強。令人放心的是,國內外眾多研究顯示:慢性癌痛患者長期用阿片類藥物作止痛治療時,成癮的發生率極為罕見。
“但臨床上也有患者用了藥癌痛仍未得到理想控制的。”林麗珠稱。比如,在用口服嗎啡治療的患者中有10%~30%未達到理想的鎮痛效果,她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劑量不足,二是出現了不可接受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嚴重便秘甚至尿瀦留等,或者是兩者兼有,這就需要進行調整。對於劑量不足,可以按照疼痛的評估以及藥物調整方法進行;而對於不良反應的處理,除了西藥的對症處理外,中藥對止痛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如對於噁心嘔吐的治療,輕者可用生薑、陳皮、木香、半夏等入藥治療,或熬生薑紅茶水止嘔,或口服藿香正氣丸(水)等;重者則應找醫師辨證開方服藥,或以針灸的方法治療。
關鍵字:#用藥得當九成癌痛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