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卵巢是女性生殖腺,產生卵細胞並有內分泌功能。成人卵巢約4×3×1cm大小,絕經後逐漸縮小。
卵巢是女性生殖腺,產生卵細胞並有內分泌功能。成人卵巢約4×3×1cm大小,絕經後逐漸縮小。
卵巢體積雖小,卻是腫瘤最好發生的器官,在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中其發病僅次於宮頸癌,位居第二。卵巢惡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20歲以下的女性常見的類型為卵巢生殖細胞腫瘤,而上皮性卵巢癌則多見於年齡大於50歲的婦女。由於卵巢腫瘤深藏於盆腔,臨床表現隱蔽,就診者70%~80%已屬晚期,預後極差,雖歷經數十年的努力,5年生存率也只有30%~40%。
卵巢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導致卵巢癌誘發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家族聚集性、環境因素和內分泌因素。
1. 遺傳和家族因素:20%~25%卵巢惡性腫瘤患者有家族史。所謂家族聚集性卵巢癌是指一家數代均發病,主要是上皮性癌。
2. 環境因素:工業發達國家卵巢癌發病率高,與飲食中膽固醇含量高可能有關。
3. 內分泌因素:卵巢癌患者平均妊娠數低,未孕婦女發病多,說明妊娠可能保護婦女不患或少患卵巢癌,因為妊娠期停止排卵,減少卵巢上皮損傷。
卵巢癌的預防與早檢
雖然卵巢惡性腫瘤的病因尚不清楚,預防難度較大,但若能積極採取下述措施,會有所裨益。
1. 高危因素的預防:大力開展宣教,加強高蛋白、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避免高膽固醇食物。高危婦女宜用口服避孕藥預防。
2. 開展普查普治:30歲以上婦女每年應進行婦科檢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以排除卵巢腫瘤。若配合B型超聲檢測、CAl25及AFP檢測等則更好。
3. 早期發現及處理:應用血清CA125檢測、盆腔B超等。卵巢實性腫瘤或囊腫直徑>5cm者,應及時手術切除。青春期前、絕經後或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的婦女,若發現卵巢腫大,應考慮為卵巢腫瘤。盆腔腫塊診斷不清或治療無效者,應及早行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凡乳癌、胃腸癌等患者,治療後應嚴密隨訪,定期作婦科檢查。
卵巢癌治療後要長期監測
卵巢惡性腫瘤易於復發,應長期予以隨訪和監測。
1. 隨訪時間:術後1年內,每月1次;術後第2年,每3月1次;術後第3年,每4~6月1次;5年以上者,每年1次。
2. 監測內容:臨床症狀、體徵、全身及盆腔檢查。 B型超聲檢查,必要時作CT或MRI檢查。腫瘤標誌物測定,如CAl25、AFP、HCG等。對可產生性激素的腫瘤檢測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
卵巢癌的早期症狀
卵巢深居於盆腔在子宮兩側,一般不易被發現,一旦生長腫瘤出現明顯症狀時多已轉移擴散,嚴重影響預後。高雨農說,過去認為卵巢惡性腫瘤早期症狀不多,實際上常忽略了一些不大引起重視的症狀,即所謂“卵巢癌三聯徵”。
1. 年齡:卵巢上皮癌多發生在40歲以上,此時如出現不適,應特別警惕。但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發病平均年齡為19歲,15歲以前幼女發現腫瘤,80%為惡性。
2. 腹部不適感:包括消化不良、腹部發脹、腹增粗、感覺褲腰緊小,尤其在進食後腸胃脹氣。約2/3卵巢癌患者合併有腹水,有明顯腹脹患者往往已有腹水,尤其在肥胖婦女,常被誤認為是因肥胖脂肪增多所致,故不應忽視。
3. 卵巢功能障礙:月經量增多或月經紊亂。如有內分泌功能腫瘤,可表現為雌激素或雄激素分泌過高。上皮性癌中尤以卵巢內膜樣癌常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症狀。
卵巢癌的治療
卵巢惡性腫瘤的治療首先原則是手術為主,加用化療、放療的綜合治療。
1. 手術:手術起關鍵作用,尤其是首次手術更重要。一經疑為惡性腫瘤,應儘早剖腹探查。根據探查結果,決定手術範圍。對晚期病例應放棄既往僅作剖腹探查及取活組織檢查的觀點,盡量爭取手術治療,任何明顯的腫瘤病灶均應予以切除。
2. 化學藥物治療:為主要的輔助治療。因卵巢惡性腫瘤對化療較敏感,即使已廣泛轉移也能取得一定療效。既可用於預防復發,也可用於手術未能全部切除者,患者可獲暫時緩解,甚至長期存活。已無法施行手術的晚期患者,化療可使腫瘤縮小,為以後手術創造條件。
3. 放射治療:為手術和化療的輔助治療。無性細胞瘤對放療最敏感,顆粒細胞瘤中度敏感,上皮性癌也有一定敏感性。無性細胞瘤即使是晚期病例,仍能取得較好療效。
關鍵字:#卵巢癌七成患者是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