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腫瘤標誌物是指伴隨腫瘤出現,在量上通常是增加的抗原、酶、受體、激素或代謝產物形式的蛋白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相關產物等成分,是由腫瘤細胞產生和分泌。
腫瘤標誌物的發展大致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63~1978)是以Abelev和Gold分別發現AFP和CEA開始的癌胚性抗原階段;第二階段(1979~1989)是美國Koprowski發現CA19-9以後,使糖鏈抗原成為腫瘤標誌物研究內容,建立一系列特異性較強的腫瘤標誌物CA系列;第三階段(1990以後)是以腫瘤基因標誌物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
理想的腫瘤標誌物應具備的特徵:
這類標誌物必須由惡性腫瘤細胞產生,並能夠進入血液、組織液、分泌液或腫瘤組織
中被檢出;
2.具有特異性,有助於腫瘤的鑑別診斷或能指示腫瘤的部位和類型;
3. 腫瘤標誌物的量能與腫瘤的大小呈正相關,治療時數量即下降,復發時又上升,有助於評估療效、提示預後及治療方案,監視癌症的複發與轉移;
4.它不應在正常組織或在良性疾病中測出;
5.方法簡易,適用於常規實驗室。
理想的腫瘤標誌物應該是特異性高、敏感性強、可信度高、穩定性強。然而迄今為止尚沒
有一種腫瘤標誌物都能同時滿足以上要求。目前,人類發現的腫瘤標誌物已有百餘種,但臨床常用的僅20多種,能用於大規模人群普查的腫瘤標誌物更少。
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意義與應用價值:
1.有助於一些腫瘤的診斷,為某種癌的診斷提供依據。例如甲胎蛋白(AFP)對肝癌具有特異性診斷價值;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具有很高的價值;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診斷惡性滋養葉腫瘤有決定性意義等。
2. 具有預測或監視腫瘤復發或轉移的作用。例如結、直腸癌術前高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術後恢復正常水平,療後動態觀察,定期復查CEA,當血清CEA又復升高,儘管臨床無何症狀,則提示癌有復發或轉移。
3.有助於評估治療的效果。例如中晚期惡性淋巴瘤一般都伴有血清乳酸脫氫酶(LDH)的升高,其水平與腫瘤負荷呈正相關,經有效的治療,則LDH血清含量亦隨之下降。
4.預測預後。例如乳腺癌檢測c-erbB-2、Cath-D(組織蛋白酶D)、P53、PCNA表達陽性,ER、PR陰性表達,表明存在播散高風險因素,對預後有不良影響。
一.消化系統腫瘤標誌物
1。肝癌的特異性標誌物
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性標誌物是甲胎蛋白(AFP)。 AFP是胎兒肝細胞合成的一種蛋白質,亦是胎兒血清中的正常組成成分,胎齡3~5月時含量最高,以後即逐漸下降,出生後1~2週即自行消失。在正成年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低於25ng/ml。得肝癌以後AFP基因又重新激活,合成了這一肝癌及胚胎性癌特異性較強的標記蛋白。血清AFP水平不僅有利於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還是肝癌侵襲性和復發的預測指標。
根據AFP肝癌的診斷標準是:①AFP定量≥500ng/ml持續一個月以上;或②凡SGPT正常,AFP>200ng/ml持續8週。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性腫瘤,即可診斷肝癌。但不是所有肝癌患者AFP水平者都是增高的,約70% 左右肝癌病人AFP陽性。所以AFP不高,亦不能否定肝癌。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AFP常呈低濃度增高(<200ng/ml)並持續陽性(低持陽)。低持陽1年內肝癌出現率為44%~49%,表明早期表達AFP的肝細胞是癌前病變的徵象之一,AFP很有可能成為肝癌化學預防的依據。 早期肝癌與非癌肝病的鑑別診斷:在非惡性肝病中約有15%~51%慢性肝病及33%急性肝炎AFP含量超過正常水平,兩者鑑別如下。 ⑴SGPT數倍於正常者多為活動性肝病,如SGPT>200單位以上者,以肝炎可能性為大,而SGPT<100單位,AFP持續陽性者,則肝癌出現的機會較多,AFP>500ng/ml者多為肝癌。
⑵肝癌AFP定量呈上升曲線,肝病則隨病情穩定AFP降至正常。
⑶AFP與SGPT動態曲線同步或跟隨關係者肝病可能性大。肝病AFP增高常為一過性,且含量多呈低水平(50~200ng/ml,個別高達1000ng/ml以上),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及藥物誘導性肝病者AFP含量高峰多在SGPT的升高階段,二者下降也一致,其AFP升高是由肝細胞再生引起。如二者分離即SGPT逐漸下降和AFP進行性上升,則肝癌可能。這種“AFP與SGPT曲線分離”的現象,對診斷肝癌和肝炎、肝硬化活動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鑑別指標。
探索作為AFP輔助或用於AFP陰性肝癌診斷的標誌物是一熱點。 AFP與其他標誌物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如與α-L岩藻糖苷酶(AFU)聯用,敏感性提高到88.6%,與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合用,敏感性為95.5%,三者聯合的敏感性為100%。 Hsia等認為,在發現肝癌方面,谷氨酰轉肽酶(GGT)比AFP好,IL-6、IL-10和GPC3等有助於識別AFP低水平的病人。
2.大腸癌(結、直腸癌)相關標誌物
⑴ 癌胚抗原(CEA):這種抗原在胎兒的腸、肝、胰腺中可找到,在妊娠第8週開始產生,到20週停止生成,故命名為癌胚抗原,其分子量為180KD的糖蛋白。 CEA在正常成人不表達,當發生腫瘤時可重新表達。血清CEA升高可見於消化道腫瘤、乳腺癌、肺癌、胰腺癌、胃癌等,並隨腫瘤分期的進展、癌細胞惡性程度的升高而逐步升高。大量吸煙也有一過性升高的現象。其中以結腸腺癌升高為甚,約有70%~90%顯示陽性,所以CEA不是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抗原,它是一種較廣譜的腫瘤標誌物。 CEA正常值小於5ng/ml(正常值可隨應用的試劑盒及不同檢測方法而變,注意檢測醫院規定的正常值)。
CEA動態觀察意義較大,如手術前增高,手術切除後恢復正常,再有升高者,提示復發或轉移可能。已確診為結、直腸癌患者若手術後CEA增高提示復發的可能性極大。據研究表明,血清CEA預測結直腸癌復發轉移比影像學及臨床檢查早6~8個月。
此外,患腸道憩室炎、直腸息肉、炎性腸病、肝硬化、肝炎、胰腺炎、肺氣腫、哮喘等良性疾病時也常見CEA輕度升高。
⑵ 其它結腸直腸癌腫瘤標誌物有:CA50;CA19-9;CA242;CA724。
3.胰腺癌、胃癌相關標誌物
⑴ CA19-9:亦稱胃腸癌抗原。胚胎期間胎兒的胰腺、膽囊、肝、腸等組織存在這種抗原,但在正常人體組織中含量極微量。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胰腺癌、膽囊癌、胃癌病人血清中CA19-9含量明顯增高。因此,CA19-9升高可見於胃腸道惡性疾病,包括:胰腺癌、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其中以胰腺癌患者升高為甚,胰腺癌陽性率大於75%~85%。正常值小於35u/ml.一般大於70u/ml可作為胰腺癌指標之一。胰腺癌伴有淋巴結轉移者血清CA19-9值明顯高於無轉移者,說明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含量變化與腫瘤組織的浸潤轉移有密切關係。在胰腺癌患者手術後,化療期間及化療後,可定期測定血清CA19-9的含量。總之,血清CA19-9檢測對胰腺癌的診斷、預測有無轉移、復發及療效觀察是目前最好的參考指標之一。另外,對膽囊癌、壺腹癌也是有價值的標誌物,並可用來鑑別阻塞性黃膽性質,若是癌造成的一般大於200u/ml。
CA19-9對胃癌的陽性率約61.9%,大腸癌陽性率19%,作為消化系統的腫瘤標誌物CA19-9與CA-50有一定相似性.
⑵ CA242:其抗原決定簇存在於黏蛋白上,為一種唾液酸化的糖。在正常細胞含量很少,當細胞出現惡性增生時,其含量顯著增加,尤其是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良性疾病,對胰腺癌的敏感性為60%~80%,特異性高於CA19-9,優於其他血清標誌物。正常人血清CA242小於25 u/ml,正常人假陽性率為4%。
⑶ CA50:是一種以唾液酸脂和唾液糖蛋白為主體成分的醣類抗原,在一般成熟組織中不存在,在多種惡性腫瘤檢出不同的陽性率,遍布於結直腸、胃、胰腺、膽囊、膀胱、子宮和肝臟等多種癌組織中,所以是一種廣譜的腫瘤相關抗原,但在肝、胰和胃腸道腫瘤患者陽性率高達77%~79%。正常血清CA50值為0~20u/ml。
⑷ CEA:如上所述。對胃癌的敏感性為24.2%。
臨床研究表明,診斷胰腺癌CA19-9其敏感性最高為81.25%,CA242的特異性最高為89.96%,CEA與CA19-9特異性近似,均在78%左右,上述標誌物與CEA聯合測定可以明顯提高陽性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晚期胰腺癌中約有8%的病人3種標誌物均在正常範圍。
我國學者樊代明等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了“MGAgs胃癌抗原”,它對胃癌有很高的特異性,在正常組織幾乎不表達,而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這種新的腫瘤抗原有顯著的診斷價值,經免疫組化染色證實,其組織學陽性率高於90%,用於檢測(PCR)胃癌血清中的MGAgs,陽性率可高達70%以上,比目前廣泛應用的同類方法高15%。將這種抗原用於高危人群的現場普查,結果顯示在血清中有高滴度或陽性MGAgs的群體可以檢測到胃癌,包括一些早期胃癌。此外還發現MGAgs陽性的患者,5年癌變率達30%,而沒有MGAgs的患者很少癌變。
4.食管癌相關標誌物
食管癌相關特異性標誌物尚在探索之中。但用於診斷非小細胞肺癌的血清標誌物CEA、SCC-Ag及Cyfra21-1(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CA211)用於食管癌的檢測,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研究表明早期腫瘤體積較小,術前三種腫瘤血清標誌物總體水平較低,晚期者較高。 CEA、SCC-Ag及Cyfra21-1的水平與食管癌的病理分期呈正相關,應用於食管癌的診斷和預後判斷及隨訪,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其中尤以SCC-Ag和Cyfra21-1相關性更好。腫瘤越晚、越大、浸潤越深,腫瘤組織壞死和凋亡後溶解釋放到血液中的標誌蛋白就越多。食管癌手術後這些標誌物高於正常值的患者可能預後不佳。但由於這些標誌物在早期食管癌的表達量很低,平均水平稍高於健康人群,故不便於據此作出早期診斷。另外,這三種標誌物並不具有特異性,最終確診食管癌還應通過細胞學或病理診斷。
二.生殖泌尿系統腫瘤標誌物
1. 前列腺癌特異性標誌物
前列腺特異抗原(PSA)自1980年作為前列腺癌標誌物應用於臨床以來,在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發生了戲劇性變化,使前列腺癌診斷年齡年輕化,年齡<70歲的前列腺癌病人明顯增加;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發現率明顯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手術的比例大幅提高(2~3倍);前列腺癌根治術後無復發和無轉移生存率提高。
⑴ 血清PSA是前腺癌的特異性標誌物:它對早期沒有症狀的前列腺癌的診斷很有意義。正常情況下,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產生的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是一種糖蛋白,直接分泌到前列腺導管系統內。它的正常功能是邦助精液凝塊水解液化,與男性生育力有關。正常的前列腺導管系統周圍存在著一种血—上皮之間的屏障,避免了前列腺上皮產生的PSA直接進入血液之中,從而維持了血液中PSA的低濃度。一般認為,血清PSA小於4.0 ng/ml為正常,PSA大於10ng/ml 則患前腺癌的危險性增加。當前列腺發生癌時就破壞了血—上皮之間的屏障,而癌分泌的PSA亦多了,致使PSA直接進入血內,癌的惡性程度越高,對於正常前列腺組織破壞越大,血清中PSA越高。
前列腺癌根治術後無瘤狀態的金標準是PSA為零。由於血清中的PSA幾乎全部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產生的,前列腺癌根治術切除了全部前列腺組織,如果腫瘤被根治,那麼血清中PSA會在1個月內下降為零。前列腺癌術後患者血清中PSA的半衰期為33小時。據此計算,如果1例患者術前PSA為20ng/ml,術後12天就應該檢測不到PSA;術前若為10ng/ml,則需要10天;術前若為4ng/ml,則需要8天。
⑵ 前列腺非惡性病變血清PSA升高: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急性尿瀦留、前列腺按摩等可使PSA增高,但當致病因素消除後,大約一個月可趨於正常。直腸指診後血清PSA可增高1倍,膀胱鏡檢查後可增高4倍,前列腺穿剌活檢或經尿道前列腺電切後可增至53~57倍。正常狀態下的射精也可使PSA增高。因此對肛門指診檢查的病人,應在檢查後一周方可進行PSA檢測,前列腺活檢穿剌後至少6週才能做血PSA的檢測。癌症所造成的PSA升高是持久性的,而且隨著腫瘤的發展而持續不斷的升高。
⑶ 如何區分良性和惡性的PSA升高:
①游離態PSA(fPSA)的應用: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在4~10 ng/ml時較大部分重疊,在這個所謂灰色區域難以根據PSA水平來區分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 PSA在血清中可以游離態和結合態的形式存在,游離PSA是指游離在血漿中不被結合那部分PSA,表示為fPSA;血清總PSA以tPSA表示。 fPSA濃度在癌症患者中低於良性增生患者。臨床上就是應用這個差異,從良前列腺增生病人中,將早期前列癌篩檢出來。目前應用fPSA/tPSA比值來輔助鑑別前列腺癌和良性增生獲得廣泛使用。參考值為0.16,即其比值<0.16則患前腺癌的可能性高。 fPSA的百分比低,提示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較高.
近年研究表明,fPSA水平在血清中不穩定,fPSA/tPSA比值分佈較離散,兩者相關性不顯著,難以根據fPSA/tPSA比值來篩查和診斷前列腺癌。而結合PSA(cPSA)和tPSA相關性好。前列腺操作對cPSA的影響弱於對tPSA的影響。前列腺體積對cPSA的影響也弱於對tPSA的影響。故cPSA是診斷前列腺癌的較理想指標。在tPSA<10ng/ml,cPSA/tPSA≥0.78為前列腺癌敏感性97.8%,特異性95.8%. ②PSA密度:PSA密度指血清PSA的濃度與前列腺體積的比值,前列腺的體積可用B超法測定。若發現一個前列腺體積不大而血清PSA水平卻是中等程度的病人,往往有前列癌的可能。而同樣數值的PSA對於一個前列腺體積較大的病人,這可能僅僅是良性前列腺增生。 PSA密度小於或等於0.15時一般不會有惡性病變存在,但大於0.15時,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增高。 ③PSA速度:從現在的研究看,人隨著年齡的增加PSA每年增長小於0.75 ng/ml,一般不會患有前列腺癌。大於0.75 ng/ml則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增加。據研究對前列腺癌患者術前PSA增長速度在1年內大於2ng/ml,以及前列腺癌切除或放療後提示復發的患者中,其PSA倍增時間≤3個月與死亡風險增高相關。近有研究結論認為0.75 ng/ml·年的PSA速率界值的確對於60歲以下的男性定得過高,將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前列腺癌漏診。 PSA速率高於0.5 ng/ml.年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更高,應當密切隨訪。 技術鑑定除已知的前列腺相關標誌物PSA外,還有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為前列腺分泌的酶,正常時PAP很少進入血液,前列腺癌時,惡性細胞產生PAP而且進入血液。正常值血清PAP小於3.5ng/ml。目前認為,PAP作用有限,但被認為是前列腺癌根治術後治療失敗的另一獨立預測因素,儘管其不能預測分期以及周圍其他器官的情況。前列腺特異性肽(Prostate specific photase , PSP )和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PSMA),由於前列腺癌上皮細胞中PSMA的表達不受腫瘤細胞分化程度的影響,而且對去勢後仍有較高表達,檢測PSP 、PSMA比PSA或PAP更有意義,該項指標對於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復發和進展情況的評價,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2.卵巢癌相關標誌物 CA125是卵巢癌的一種相關抗原:主要用於檢測、鑑別婦科腫瘤,有60%~80% 卵巢癌為陽性顯示,其中漿液性腺癌較黏液性腺癌升高為甚。正常婦女CA125血清含量,最低5U/ml,最高38U/ml,35U/ml為臨界值。 CA125可隨病情加重而增高,極度升高大於1000U/ml為卵巢晚期腺癌,根治後CA125可恢復正常。手術後如CA125濃度不能恢復到正常範圍,應考慮殘留腫瘤。手術後再度升高(大於65U/ml)則認為腫瘤復發。單純CA125升高後,將出現腫瘤是無可置疑的。從開始CA125升高至臨床或影像學發現腫瘤,時間是3~9個月,長者可達1~2年。但有1~2% 正常人,6% 非腫瘤性疾病有增高表現。晚期卵巢癌患者獲得臨床緩解後,維持化療前血清CA125基線水平對疾病復發危險有很高的預測價值,CA125水平≤10 U/ml的患者無病生存期(PFS)較長。卵巢癌術後在化療3個療程後CA125是否降至正常是判斷病程進展及預後的重要標誌. 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輸卵管及腹膜都能有微量CA125生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期CA125也有輕度升高,合併腹膜炎、胸膜炎以及肝硬化的病人也出現類似結果,因此在尋問病史及採血時間上要盡量去除這些混雜因素。 卵巢癌中如含有胚胎性腺癌及卵黃囊瘤成分則AFP增高;含有絨毛膜癌成分則促性腺激素(HCG)增高。 CA125也是子宮內膜癌有用的標誌物。但對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篩選價值不大,對於是否存在子宮外轉移,以及療效判定,評定預後及復發的早期診斷都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子宮內膜癌復發病例血清CA125陽性率42%~65.6%。在臨床診斷復發以前,有60%~78.5% 的病例CA125已有升高。 3.子宮頸癌相關標誌物 SCC-Ag(鱗狀細胞癌抗原)。最早是從子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糖蛋白,分子量約為45KD。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標誌物。多見於肺、食管及子宮頸鱗癌。其血清水平隨宮頸癌臨床分期進展而增高,早期陽性率較低。 SCC-Ag對宮頸癌診斷的靈敏度達77.24%。 Ⅰ~Ⅱ級陽性率為66.67%;Ⅲ~Ⅳ級陽性率達87.71%,特異性為98%。文獻報導,SCC-Ag超過2.5ng/ml時,宮旁浸潤,陰道壁浸潤的風險比低於2.5ng/ml的人群風險增高3倍. SCC-Ag達到4ng/ml,臨床上可以預測盆腔淋巴結轉移。 SCC-Ag與療效有密切關係,由於SCC-Ag血清半衰期短,在腫瘤切除15天或經放療後,血中SCC-Ag轉為陰性,可作為腫瘤治療是否有效的指標。有報導提示宮頸鱗癌復發時,SCC-Ag升高較臨床症狀出現早數月。因此,SCC-Ag有隨訪監測的臨床應用價值。 4. 子宮絨毛膜癌、惡性葡萄胎相關標誌物 子宮絨毛膜癌(包括卵巢、睾丸生殖細胞瘤含絨毛膜癌成份)、惡性葡萄胎(侵蝕性葡萄胎)的特異性標誌物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子宮絨毛膜癌、惡性葡萄胎是為一種惡性滋養葉腫瘤。 HCG是由滋養葉細胞所產生的一種內分泌激素,它在血液或尿中出現提示體內有活的腫瘤細胞存在。正常育齡婦女血清HCG含量小於4ng/ml,排卵期峰值小於10 ng/ml。患有子宮絨毛膜癌、惡性葡萄胎的病人血清中的HCG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體內腫瘤細胞的數量和功能狀態,即病灶的消長與血清HCG含量變化是一致的,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每週檢測血清HCG含量的動態變化,對判斷治療效果和指導治療計劃很有價值。如病人症狀與病灶消失,HCG仍為陽性,說明尚有亞臨床病灶存在,應繼續治療與觀察。 游離β亞基-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約為血清中hCG總量的1%,其意義與hCG基本相似,升高見於正常妊娠和絨毛膜腫瘤,但後者的升高程度遠高於前者。
三.胸部腫瘤標誌物
1.肺癌相關標誌物
非小細胞肺癌(主在是鱗狀細胞癌、腺癌及腺鱗混合性癌等)的相關標誌物主要有:CEA、Cyfra21-1 (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CA211)、CA125及SCC-Ag。
⑴ CEA(陽性標準≥5ng/ml)以肺腺癌水平最高,其CEA陽性率為54.2%~83.3%。在肺腺癌組中血清CEA水平與病期呈正相關。 CEA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誌物,雖然不能作為診斷肺癌的特異性指標,但在肺癌的鑑別診斷方面仍有重要臨床價值。
⑵ CA125是由免疫卵巢癌細胞株產生的單克隆抗體OC125所識別的抗原決定簇,由於與免疫肺腺癌細胞識別的分子OC125相同,因此CA125是卵巢癌和肺癌細胞共同具有的抗原。肺癌血清CA125水平(診斷肺癌臨界值CA125≥20u/ml)顯著高於肺良性疾病組及健康人對照組。肺腺癌CA125水平明顯高於肺鱗癌與小細胞肺癌。對肺癌的診斷、鑑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⑶ CA153存在於多種腺癌內,如乳腺癌、肺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 CA153對肺癌診斷的靈敏度低下,但是,由於血清CA153測定對肺良性疾病的假陰性率低,血清CA153異常升高,則可基本上判斷為肺癌,特異性高。
⑷Cyfra21-1( 陽性標準≥3.3ng/ml ) 是一種酸性多肽,水溶性細胞角蛋白,主要分佈在肺泡上皮。當這些細胞發生癌變時,可釋放Cyfra21-1進入血液循環,導致Cyfra21-1的血清水平升高。肺癌中晚期患者血清中Cyfra21-1含量明顯升高。 Cyfra21-1是鱗狀上皮細胞癌目前首選的腫瘤標誌物,靈敏度可達60%,特異性可達95%。它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療效監測和預後判斷均有重要意義。 Cyfra21-1應用最多的是治療監測,肺癌根治術後Cyfra21-1的濃度顯著下降,若持續升高,應考慮腫瘤進展和復發。
⑸ SCC-Ag ( 陽性標準≥1.5ng/ml ) 是由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鱗癌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但其靈敏度較低,可作為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
⑹小細胞肺癌和神經母細胞瘤的相關標誌物主要是NSE(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健康成人血清NSE均值為5.2ng/ml(推薦正常值<20ng/ml)。當組織發生癌變時,細胞內的NSE釋放進入血液,導致此酶在血清中含量增高,一般用於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的鑑別診斷。 肺腺癌患者CEA水平顯著高於鱗癌及小細胞肺癌患者,小細胞肺癌患者NSE水平顯著高於腺癌及鱗癌患者,鱗癌患者Cyfra21-1水平顯著高於腺癌及小細胞癌患者,肺腺癌血清CA125水平顯著高於肺鱗癌與小細胞肺癌。 4種標誌物與3種類型肺癌有一定的相關性。研究表明Ⅰ、Ⅱ期與ⅢA~Ⅳ期之間有統計學差異,敏感度也增加,提示分期晚,腫瘤標誌物增高。而且這幾種標誌物與化療療效有相關性,化療有效者則明顯降低。持續增高的患者生存時間短,預後差。 2.乳腺癌相關標誌物 乳腺癌相關標誌物是乳腺癌相關抗原CA15-3。 CA15-3 是一種類粘蛋白膜型糖蛋白,常由腫瘤細胞分泌入血的乳腺癌相關抗原,但可能存在於多種腺癌內,如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肺腺癌、肝癌。 CA15-3在健康人群血清水平參考值< 30u/ml。一般認為早期乳腺癌CA15-3診斷陽性率較低,但特異性優於CEA。乳腺癌術前檢測總陽性率為27.5%~65.9%. 60%~80%進展期乳腺癌患者的CA15-3血清水平高於30u/ml。低分化腺癌陽性率較高,存在惡性程度高,敏感性亦高的趨勢。肝轉移特別是骨轉移血清CA15-3顯著升高,陽性率可達100%,如濃度>100u/ml幾乎可認為一定有轉移。它可比臨床及影像學診斷早48個月發現轉移、復發癌灶。其含量升高幅度越大則存在遠處轉移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檢測血清CA15-3能較早地發現乳腺癌復發或轉移。對監測療效及預後判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是進展期乳腺癌的一個獨立預測指標。少數非惡性乳腺疾病患者CA15-3可升高,一般低於40u/ml。臨床應對CA15-3陽性的良性病變要高度重視。
四.頭頸部腫瘤標誌物
1.甲狀腺癌相關標誌物
甲狀腺癌根據病理類型主要分為:甲狀腺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髓樣癌及未分化癌等4類。其中只有甲狀腺旁細胞增生和甲狀腺髓樣癌具有臨床診斷意義的特異性標誌物—降鈣素(CT),在未經刺激的情況下,血清降鈣素>100 pg/ml,則提示可能存在甲狀腺髓樣癌。甲狀腺髓樣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來源於甲狀腺C細胞。在所有的甲狀腺髓樣癌患者的血清中降鈣素含量均有增高。因此對甲狀腺髓樣癌手術治療和/或放射治療後,檢測血清降鈣素可以監視臨床有否復發或轉移,判斷預後及對治療的效應,對持續性高降鈣素患者應密切觀察隨訪。
甲狀腺癌尤以濾泡狀腺癌相關標誌物為甲狀腺球蛋白(TG)。它是甲狀腺濾泡狀腺癌與治療效果的檢測指標。正常血清TG< 60ng/ml。若TG持續增高表明有腫瘤復發或轉移可能。
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可能是鑑別甲狀腺良、惡性腫瘤最有希望的分子標誌物之一。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Galectin-3蛋白在甲狀腺惡性腫瘤中高度表達,而在良性腫瘤、正常組織無或少表達,有良好的靈敏度、特異性和較低的漏診率,且可有用穿剌標本直接塗片免疫組化檢查,具有簡單、易推廣、結果可靠的特點,可作為一項有價值的甲狀腺腫瘤分子生物診斷標誌物。
2.鼻咽癌相關標誌物
鼻咽癌相關標誌物主要是EB病毒殼抗原的抗體VCA-IgA和早期抗體EA-IgG。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是致瘤病毒之一,與多種人類惡性腫瘤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以及免疫功能受損病人淋巴組織過渡增生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EB病毒與鼻咽癌關係十分密切,但還不能肯定EB病毒是病因還是促發因子。尤其VCA-IgA對鼻咽癌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其陽性率達81.5%~97.3%,其它惡性腫瘤患者的陽性率低於6%。正常人均陰性。 VCA-IgA、EA-IgG不僅可作為診斷鼻咽癌的血清學方法,而且可應用於高發區的普查(VCA-IgA滴度≥1:80為鼻咽癌高危人群),有利於早期診斷,特別是對鼻咽部無明顯腫瘤或頸部腫塊的鑑別診斷具有意義。 VCA-IgA抗體水平隨鼻咽癌病情從Ⅰ~Ⅳ期的發展以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發展而不斷上升,表明鼻咽癌VCA-IgA水平與癌組織的負荷量有關。
垂體腺瘤相關標誌物
國外調查證實此病發病率為7.5~15/10萬,屍檢發現率為9%~65%,正常人群隨
機發現率為10%~20%。此病不是少見病。
垂體腺瘤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腺瘤兩大類。非功能性腺瘤(歉色細胞腺瘤)尚無相關性標誌物,功能性垂體腺瘤相關標誌物如下:
⑴ 生長激素性垂體腺瘤(嗜酸細胞性腺瘤)。臨床表現為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①血清生長激素(hGH)是特異性標誌物,正常值<8ng/ml。 ②IGF-1(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是判斷肢端肥大症病情活動性最敏感、最可信的診斷指標.正常人血清IGF-1水平隨年齡、性別而變化,測定結果必須與相應的正常值比較。肢端肥大症的判斷標準為:高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水平2個標準差。 治療目標: 血GH水平的控制,隨機血GH <2.5 μg/L,而糖負荷後血GH水平<1 μg/L;IGF-1水平下降至與年齡和性別匹配的正常範圍內。 ⑵ 泌乳素垂體腺瘤。通常可引起泌乳—閉經、不孕綜合症。血清泌乳素(PRL)是其特異性標誌物,正常值<20ng/ml。患者血清PRL水平反映了腫瘤的功能與大小及對治療的反應。 ⑶ 促腎上腺皮質性腺瘤。亦稱ACTH腺瘤(嗜鹼性細胞腺瘤)。臨床表現為柯興氏綜合症。特異性標誌物為ACTH正常值<8.14pmol/L。在柯興氏症患者中垂體腺瘤發病率約為50%,其中80%為微腺瘤,20%為肉眼所見腫瘤。 ⑷ 促甲狀腺素性腺瘤(TSH性腺瘤)。本瘤少見。其血清標誌物促甲狀腺素(TSH)增高。 上述垂體腺瘤治療後血清標誌物持續正常是治癒的標誌,持續增高提示腫瘤殘留或複發,垂體腺瘤治療前後測定相關激素水平,將有利於更好的評價治療結果。
在眾多的標誌物中,尤其是當前所研究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相關產物,存在著一種腫瘤可產生多種標誌物或一種標誌物可存在於多種腫瘤中的交叉現象,故在臨床上所要求的特異性和高靈敏度用於腫瘤診斷的理想目標還有距離.
有的病例臨床已確診癌症而腫瘤標誌物檢查卻為陰性,原因是腫瘤標誌物的靈敏度不高,並受多種因素影響。引起假陰性的因素有:
①產生腫瘤標誌的腫瘤細胞數目少。
②細胞或細胞表面被封閉。
③機體體液中一些抗體與腫瘤標誌形成免疫複合物。
④腫瘤組織本身血液循環差,其所產生的腫瘤標誌物沒有分泌到外周血中去。
⑤此外,標本的採集、儲存不當,也會影響腫瘤標誌測定的結果。
總結:迄今為止,還未發現理想的、具有100%靈敏度和100%特異性的腫瘤標誌物。以上所述的各種腫瘤標誌物是一項臨床輔助診斷,不能以點代面。要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判斷。 WHO對腫瘤療效評價標準中對腫瘤標誌物作如下規範描述:“腫瘤標誌物不能單獨用來評價療效。然而,如開始時腫瘤標誌物高於正常水平的上限,當所有的腫瘤病灶完全消失,臨床評價為完全緩解時它們必須恢復到正常水平”。這一規定表明了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意義及肯定其應用的價值。
關鍵字:#腫瘤標誌物癌胚性抗原CA199癌症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