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食療文化源遠流長,藥食同源、藥食同宗的說法古已有之,食療不僅是一種長遠的養生行為,也是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對於癌症這種世界難
中國食療文化源遠流長,“藥食同源”、“藥食同宗”的說法古已有之,食療不僅是一種長遠的養生行為,也是對抗疾病的重要手段,對於癌症這種世界難題來說也不例外。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患者往往因不能正確認識食療的作用而影響了治療效果。癌症患者食療的誤區有哪些?應如何正確看待食療的作用?本文邀請了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專業首席專家李佩文來進行解析。
勿誇大或忽視食療作用
唐代孫思邈有言:“安身之本,必須於食,不知食療者,不足以全生”。飲食與健康關係之密切無需贅述,而在癌症的發病方面體現得尤為突出。有專家指出,中國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吃出來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催生了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癌症是吃出來的,那能不能把它“吃”回去?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分明是個偽命題。沒錯,癌症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又豈是飲食就可以消滅的。
然而,仔細一想,實際上不少人卻對癌症食療存在這樣的奢望:嚴格控制飲食癌症就不會進一步惡化,甚至是企圖完全依靠食療來消滅癌症。李佩文指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食療在癌症治療中只能起到輔助的作用,它可以輔助、彌補藥物等其他療法的不足,卻不能代替藥物、放療、化療、手術等之功效,我們不能過度誇大它的作用,避免因小失大。
那麼,食療是如何對癌症的治療起輔助作用的呢?惡性腫瘤細胞無限制地快速增殖是癌症的一大特點,癌細胞在增殖過程中,必然耗費人體內的大量能量。 “癌症病人通過飲食治療可以加強營養補充,可以扶植身體的正氣,提高元氣,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癌症的複發和再患其他癌症,從而起到緩解癌症病人臨床症狀,改善其生存質量,延長壽命的重要作用。”
食療膳食中許多食品是藥品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能完全取代藥品,更不能取代藥療等腫瘤的常規治療,而應在藉助食療提高機體體質和免疫力的基礎上,積極進行綜合治療;當然,只注重手術、放化療等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不重視飲食調養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各種針對腫瘤的治療手段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機體的正常細胞,導致正氣的虧損,如果不加強飲食調養,最終會導致正氣的潰敗,反而失去治療的機會。
勿入“餓死腫瘤”和“補藥抗癌”的歧途
人體的正氣與腫瘤,就如同生長在同一片土壤上的稻苗與雜草,膳食補充就像是給土壤施肥。雜草生命力旺盛,其快速生長必定會奪走稻苗所需要的大量養料,導致稻苗營養不足,此時,如何施肥需要十分講究。
在癌症的“施肥”方面,我們常常會聽到兩種說法,一種是“癌症患者要控制營養攝入,餓死癌細胞”,另一種是“癌症患者抵抗力差,要多進補”。李佩文教授稱,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利於癌症患者的康復。
“過分強調癌症患者飲食清淡,不注重營養補充,這樣做最後腫瘤沒餓死,人卻會被活活餓死!”據專家介紹,從生理上講,腫瘤細胞對營養的攝取確實要比身體正常細胞快,但是即使不給予營養支持治療,腫瘤仍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機體的骨骼肌,損傷機體免疫功能。也就是說,即使腫瘤病人整天不吃不喝,腫瘤細胞仍可瘋狂生長。
與這種做法不同的是,隨著癌症發病率的上升,“進補”也成了一熱門的話題。民間通常認為常規的手術、放療、藥物治療大多傷及元氣,認為“虛了就要補,補得越多就越好”,因此主張吃大魚大肉。而有些癌症患者面對市面上眾多的“抗癌補藥”或保健品,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配合醫院所開藥品同時食用。有的人甚至放棄正規治療孤注一擲在“補品”上,將它們視為救命的稻草。
關鍵字:#別把食療太當回事癌症食療只是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