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環境污染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會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環境污染,是癌症綜合預防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氣污染許多學者驚奇地發現,近50年來,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的發病率也顯著提高,特別是世界經濟發達地區的肺癌患者成倍地增加。例如,美國的肺癌病人50年裡,男性增加了18倍,女性增加了6倍,每4名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名是肺癌;每100名死亡病人中.有5名死於肺癌。就我國情況看,肺癌也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上海市蘆灣區1971年比1952年肺癌死亡率增長9.65倍;北京城區1975年比1958年肺癌死亡率增長2.5倍。從全國惡性腫瘤排列順序來看,肺癌佔第5位,每100名癌症病人中,大有8名是患肺癌的。
為什麼肺癌的患病率增長如此之速?這與近代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造成大氣污染是分不開的。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區與大氣污染較輕的農村,肺癌發病率有著顯著差別的事實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動物實驗證明,空氣污染物中的多環炭氫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在工業發達的地區,工業生產過程中可排放出各種煙塵、金屬粉塵、纖維及各種化學物質,如苯並芘、氮氧化物、烴類、光化學氧化劑等。在日常生活中,爐灶、鍋爐排放出的煙塵、二氧化硫,交通工具排出的苯並芘、氮氧化物、烴類等。這些物質排放於大氣中被人直接吸入,可誘發多種疾病及肺癌等惡性腫瘤。實驗證明,在大氣中有致癌作用的物質約30多種,其中多環芳香烴類的苯並芘,為空氣污染中的主要致癌物質。鑑於上述情況,必須切實加強工業區的科學化佈局;重視減少廢氣排放和排出廢氣的無害化處理;開展群眾性綠化環境,淨化空氣工作;搞好個人防護,必要時外出戴防護口罩,等等。這對於減少大氣對人體的危害,降低肺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必將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視大氣污染致癌的同時,對因吸煙而造成的空氣污染,特別是室內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位70多歲的老漢,60年來,他從早到晚嘴不離煙地抽個不停。其老伴與他同庚,五年前就患肺癌去世了,而他肺部x線檢查卻是“心肺正常”,由此,他對吸煙會導致癌症的說法產生了懷疑。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近年來的研究終於揭開了謎底,原來,吸煙的煙霧中含有多種有害成份,這對於致癌物酶活性強的人就容易活化苯並芘,助紂為虐,使苯並芘發揮致癌作用。而對於致癌物酶活性弱的人就起不到活化苯並芘的作用。其老伴由於生活在吸煙環境里而被迫吸煙,體內芳烴羥化酶活性比較強,於是成了老漢吸煙的無辜犧牲品。而老漢雖然是主動吸煙者,可是因體內這種酶的活性較弱,大量苯並芘不能活化而僥倖未患癌症。由此可知,吸煙不僅嚴重影響自己的健康,同時,對別人的生命安全也是一種威脅。有資料指出:吸煙者吸煙時,本人只吸進30%的煙霧,而其餘70%的煙霧則散發到周圍環境中,如果室內通風不良,大量煙霧就被同室的人吸進而成為被動吸煙者,於是同樣增加了患癌機會。為此,我們奉勸吸煙者,除為自己健康著想外,更要注意公共道德,做到不吸煙,尤其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2.水源污染在調查癌症發病的過程中,人們發現這樣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即使在同一個肝癌高發縣,也存在著高發與低發極為清楚的界線,且常年不變;有的僅一條公路之隔,發病率卻相差6—7倍。再次調查發現,這種現象與飲用水源不同有關。低發區居民以飲用大河活水和井水為主,而高發區居民則以飲用溝塘水為主。溝塘水多見於海濱低平地區,海濱井水多味鹹,不適宜飲用;而溝塘水味淡,不僅是飲水水源,也用於洗滌衣服(洗衣粉也是一種促癌劑,故不可入口)、蔬菜、糞桶等,同時還養殖一些水產品,因而水源污染嚴重。進一步調查又發現,水源污染愈重,肝癌發病率愈高,水源污染較輕,發病率也較低。飲溝塘水者肝癌發病率是飲用淺井水、深井水的6倍和12倍。如對某縣特高發的三個鄉約五萬人調查,結果飲用溝塘水者肝癌發病率最高,河水其次,而飲用深井水、淺井水者無一發病。此外,在江蘇啟東和上海南匯高發地區,對16歲以上居民約16萬人建立一人一卡,登記飲水類型,然後追踪觀察其肝癌的發病情況,經多年的隨訪再次證實上述的結論是正確的,同時,許多癌症的發生與飲用水不潔都密切相關。調查結果提示在溝塘水中一定存在致癌物質。
此外,隨著我國工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各大水系及其支流,以及部分城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化學物質——汞、氰化物、酚、鉻、砷、石油等的污染,並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某些城市的自來水水源及魚體內均檢出致突變陽性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自來水的致突變陽性率比原水高3倍,說明自來水中除保留原水中一部分致突變物質外,在淨化過程中還增加了新形成的致突變物質,這就增加了自來水的危險性。如果將這種具有致突變物質的自來水燒開後,其致突變性也不可能減弱。而且這樣的危害性往往要在20年或更長的的時間之後才能看到結果。據報導,美國政府環境委員會匯總了一份報告,其中提到在紐約等五個州,對11398名因死於患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癌症的調查,發現致癌原因最終追究到死者居住地的飲用水,也就是說,直腸癌、結腸癌和膀胱癌的發病率與當地運用氯來處理自來水中的細菌,從而氯和水中的有機物結合產生有機氯化物(如三氯甲烷、三溴甲烷等),這些物質與癌症發病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飲用“污染”水可能直接導致癌症,也可能通過其他致癌因素而起促癌作用,所以改善用水措施不失為一項上策,這既是一項防癌措施,而且是一項造福子孫的百年大計,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健康投資。有關改水措施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在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積極提倡使用淺水井或深水井及自來水。某肝癌高發區全面改用深水源的自來水,6個村1年減少肝炎、痢疾等傳染病2000例。節約醫藥費用57000餘元,預計1o年後肝癌病人將明顯減少。
(2)對沒有條件改善水源的地方,可提倡使用淨水器,這是解決當前飲水致突變性的簡易方法。醫院、學校、幼托機構應盡量優先安裝,家庭可採用家用淨水器,以改善目前的飲水情況。
(3)保護水源不受污染。在工農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我國對水質污染的調查表明,從松江到珠江,從渤海到黃海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據吉林省報導,他們從第二松花江吉林段測得有機物317種,其中水中甲基汞含量與日本發生水誤病時的含量相近。我們現在不加註意,勢必造成江河污水橫流,那時癌症、畸形兒、以及形形式式原因不明的疾病與日俱增,將給子孫後代留下後患。對此,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及早採取綜合措施。
(4)關於自來水的處理,從衛生角度考慮,用氯殺菌的辦法還不能禁止,因為臭氧或紫外線都達不到氯的功效,尤其是自來水在從工廠到用戶的途中,侵入水中的細菌只能通過氯來消毒處理。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改進氯處理,如對有機物含量高的水,採用活性炭處理。
3.職業環境現代工業的飛速發展,無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實惠,但職業環境中的致癌物質對人們的影響也日趨顯得突出。職業環境中的致癌因素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二個方面:—是物理因素,二是化學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
(1)放射線:如接觸射線即使是少量,也有引起癌症的危險。放射線的致癌作用與其劑量、年齡及受到放射的方式有關,放射線引起的癌瘤有白血病、皮膚癌、骨肉瘤及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甲狀腺腫瘤,其中主要是白血病。放射線致癌機理可能是射線引起了細胞核內dna(遺傳物質)鏈的損傷,在修復過程中,dna鏈發生畸變,使下一代(子代)細胞的特性發生改變而成為癌細胞。
(2)紫外線:長期接受紫外線可引起皮膚癌。臨床觀察表明,長期在陽光(陽光中含大量紫外線)下曝曬的部位,皮膚癌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白色人種。其致癌機理可能是通過其光化學作用,使細胞內dna發生突變,導致癌瘤發生。
(3)某些纖維:人與某些纖維,如石棉、玻璃絲等長期接觸,可以誘發肺或胸膜的惡性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約50%的石棉肺病人得了肺癌。 80%的胸膜間質瘤發生在曾暴露於石棉塵的人。動物實驗也證明了這類物質的致癌作用。
(4)慢性機械性刺激和創傷:這可能僅僅是促癌因素,主要導致組織的慢性炎症和非典型增生,在有致癌因素作用的條件下,可誘發組織的癌變。
職業因素所致癌症最常見於皮膚、泌尿道及呼吸道,因為這些部位經常與致癌物接觸(如皮膚),或者致癌物及其代謝後產物吸收(如皮膚、呼吸道)與排泄(如泌尿道)時接觸。
雖然職業環境中存在很多職業性致癌因素,但是其致癌危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過程中的控制、預防措施及衛生保健情況。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
l.控制和消除生產性致癌物
(1)限制原材料中有毒物質的含量。
(2)採用無毒或低毒的物質代替有毒致癌物質。
(3)改革工藝流程,最大程度地減少致癌物質向生產環境中排放。
(4)生產過程中盡可能做到自動化、機械化和封閉化,減少致癌物與人體直接接觸,
(5)加強通風,以濕式作業代替乾式作業,從而減少粉塵排放。
(6)廠房通風應合理安排,使之易被清潔消毒,盡量避免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7)加速農藥新產品的開發,盡快淘汰諸如“六六六”、“滴滴涕”、“殺蟎特”等有致癌作用的農藥。同時,嚴格管理,防止農藥擴散,防止農藥對農作物及食品的污染。
2.認真做好個人防護工作農民及農業工人噴灑農藥時,必須穿長袖杉、長褲、戴口罩。勞動結束,務必及時清洗乾淨。對於接觸有害物質的職工,要加強個體防護用具的管理,服裝要經常清洗,固定存放,專人保管。
3.加強衛生保健首先要加強衛生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了解致癌物質的特性、對人體的危害、進入人體的途徑及防護措施;建立安全生產製度,定期監測環境中致癌物的濃度和含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定期檢查操作人員的身體情況。
關鍵字:#環境污染與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