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肝癌中醫治療
肝癌中醫治療–目前臨床確診的腫瘤,80%以上是中晚期,僅有少數病人適宜手術切除。而腫瘤為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不僅手術切除後的病人需用中醫藥治療,不能手術切除的則更需要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
肝癌中醫治療–目前臨床確診的腫瘤,80%以上是中晚期,僅有少數病人適宜手術切除。而腫瘤為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不僅手術切除後的病人需用中醫藥治療,不能手術切除的則更需要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藥已成為治療肝癌的最基本、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湯釗猷教授指出中醫藥治療肝癌,其療效不遜於化療。
(一)辨證分型治療
第三次全國中醫腫瘤學術會議資料(1988年11月)介紹”肝癌證治的基本點為祛邪不傷正,扶正以達邪,辨病選方遣藥須全面考慮。具體應用疏肝健脾、養陰益氣、清熱解毒、化痰軟堅、理氣活血等治則,能使部分肝癌患者基本消失,病情穩定,病灶縮小,同時還延長了生存期,使一半以上患者1年生存率達28.98%,2年以上生存率達13.51%,少數病人生存期達到了3~6年以上。 –肝癌中醫治療
唐代孫思邈指出:”夫眾病積聚,皆起於虛,虛生百病。”推出化積鱉甲煎丸,以參、芪、膠、桂、姜及柴胡、黃芩,扶正固本,平調寒熱;鱉甲、蜂房、地蝨、蜣蜋,攻堅破積,以除虛熱;大黃、桃仁、丹皮、赤硝、芍藥、凌霄以活血化瘀;射干、葶藶子、厚朴、半夏、石韋、瞿麥以理氣化濕。根據這一組方原則,補虛以扶正,軟堅以攻積。基於筆者關於癌症患者之虛以陽虛為主的認識,故宜在化積鱉甲煎丸基礎上酌加溫陽藥物,如炮附子、鹿茸、仙靈脾等藥組成肝癌基本方。再根據臨術具體病情分型論治,以輔助基本方之加減。
陳義文等老一輩專家從化積鱉甲煎丸中化裁出內消腫瘤丸基本方,應用於腫瘤臨床,並隨證加減。我們與此相比只強調了溫陽扶正。
1.肝鬱脾虛型(單純或無硬化型肝癌)
證見胸腹脹滿,食後脹悶更甚,胃納差,噁心,乏力,舌苔黃膩,脈弦細。用肝癌基本方輔以柴胡疏肝飲合參苓白朮散或疏肝潰堅湯,疏肝解鬱,溫陽健脾化濕。 –肝癌中醫治療
2.肝熱血瘀型(即炎症型肝癌)
證見發熱煩渴,脅下刺痛,黃疸加深,轉氨酶增高,齒齦出血,甚則便血,舌苔黃膩而乾,脈弦數。先用龍膽瀉肝湯、救肝敗毒散、黃連解毒湯等以清熱解毒。待熱退後,再以肝癌基本方加減應用。
1.爵床60~90克,水煎服,連服數月。 –肝癌中醫治療
2.三七10克,鵝血30克,水煮熟食,隔日服1次,應常服。
3.田基黃30克,研細末,用砂糖開水兌服,每天3次。
4.鮮獼猴桃根100克,瘦豬肉200克,燉熟吃肉喝湯,隔日1劑。
5.萊菔子30克,萊菔纓20克,牛肉40克,水煮熟食,常服。
6.團魚300克,山植60克,水煮熟食,3日1劑,常服。
7.龍葵全草50~10D克,水煎服,每日2次–肝癌中醫治療
關鍵字:#肝癌中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