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治療腫瘤的優點在於西醫不能做到的調理功效。補益陰陽方面一直為後世醫者所重視而指導著臨床實踐,以成為廣為傳頌的名言。
明•張介賓在《景岳全書•新方八陣•補略》中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此語在補益陰陽方面一直為後世醫者所重視而指導著臨床實踐,以成為廣為傳頌的名言,所以有必要讓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努力繼承和發揚以為我所用。
在治療陽虛而補陽時,要適當的補陰,在補陰的當中求其補陽。這就稱之為陰中求陽。在治療陰虛時,在補陰的同時要適當補陽,這就稱之為陽中求陰。為什麼治療陽虛不可以單獨補陽,而治療陰虛不可單獨補陰呢?這可以從兩個方面說明。
首先,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體內的陰陽、氣血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及相互消長的。陰陽二者,如果一方虧損且另一方也會同時受損,當陽虛時會出現陰的不足;當陰虛時也會出現陽的不足,所以治療陽虛補陽,適當增以補陰,治療陰虛補陰的同時適當增以補陽,這樣陰生陽長,水火相濟,陽生陰長,而陰平陽秘。
其次,在人體陰陽的動態變化中,二者經常受自身條件或外部影響,相互生存、相互滋長,甚或相互消滅。當出現陽虛時,如果只是單獨助陽的溫熱藥治療,勢必會造成溫熱或溫燥傷陰,以致陰的一方面虧虛,這樣在治療陽虛補陽的同時,適當增些補陰藥,既可防溫熱傷陰的同時,又起到陽生陰長生化無窮的作用。反之,當出現陰虛助陰時,如單獨應用寒涼藥助陰,也勢必會造成寒涼傷其陽,所以應適當加以助陽藥,也起到了防寒涼傷陽,而陰得陽助而泉源不竭的作用。
參閱張景岳所用補陰、補陽方劑,也充分體現了這種“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的治療思想,例如張氏所創而習用的右歸飲、右歸丸,是治療元陽不足、命門火衰的助陽方劑,皆在補陽同時(鹿膠、菟絲子、杜仲、肉桂、附子)又加入了補陰的萸肉、熟地、山藥、枸杞之類。左歸丸、左歸飲也皆是在治療腎水不足的大隊滋補腎陰藥中又增加之鹿膠、菟絲子之類的助陽,可見張氏在陰陽理論方面學得深透,用得靈活,不愧為一代醫學大師。
如何做好一個“善補陰者”及“善補陽者”的醫者,筆者認為除了認真領悟理論知識外,還要密切結合臨床實踐全面的體會。總結如下:
必須辨證明確,分清陰陽虛弱先後及主次關係,是陽虛在前還是陰虛在前,是陽虛為重還是陰虛為重,這是確定“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的關鍵。如陽虛在前,又是陽虛為重,那就以助陽為主,適當增以補陰即陰中求陽。如陰虛在前,陰虛為重,就以補陰為主,適當增以補陽以達陽中求陰的目地。如果是陰陽雙虛,即可陰陽兩補了。
陰陽兩方面的虛弱一定要分清各臟腑部位的不同。 “陰中求陽”,“陽中求陰”張氏雖是應用腎陽、腎陰虛方面的治療,筆者認為其他臟腑的陰陽虧虛證同樣可以此作為指導原則。要分辨是一臟虧虛或幾臟虧虛或是何臟何腑虧虛,進行補益陰陽時一定根據各臟腑的生理、病理特點,制定補陰補陽方案。如脾喜燥惡濕、主氣上升,胃喜潤而惡燥、主氣下降,在治療脾陽虛需陰中求陽時,溫熱藥不可太重,而可加入滋潤的山藥、蓮子或少量麥冬,這樣可達到陰中求陽助其脾陽的作用,又滋潤胃陰,不致於傷及另一臟腑。
要注意補陽、補陰藥的歸經、性味及功能特點。如在治療陽虛的陰中求陽時、可以應用既能養陰又不傷陽或陰陽兩補的藥物,如黃精、龍眼肉、玉竹、太子參等。在治療陰虛的陽中求陰時,應用補陽藥而不傷陰的肉蓯蓉、菟絲子、胡桃肉、冬蟲夏草、鹿角膠等。這樣合理而恰當地運用於臨床,即是張景岳所說的“陰陽相濟之妙用也”。
關鍵字:#中醫治療腫瘤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