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藥治療癌症疼痛可以分為內治、外治、中西醫結合等幾種方法。中醫的思維在改善患者生存治療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得中醫藥在癌痛治療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
癌症是一類古老的疾病,在20世紀後期,先是發達國家,以後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成為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我國政府已經將癌症列為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
生活質量
由於許多癌症患者在發現時常常已經不能進行根治性治療,所以WHO將姑息治療列為癌症治療規劃中的四個重點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腫瘤治療研究的加深,逐漸認識到生活質量對於腫瘤患者和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諸多研究證明,生活質量在腫瘤臨床研究中具有評價癌症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治療方法選擇的作用,也可為預測癌症患者治療後的遠期生存狀況提供依據。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在癌症患者中起著重要作用,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姑息治療的重要內容。
癌痛影響
疼痛是癌症患者尤其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狀之一,也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疼痛對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等均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全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研究說明,疼痛對生活質量的7項指標均有影響,隨著疼痛的加重,影響程度也越重。在目前的治療水平下,50%~80%的癌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發作者高達60%~90%,約有30%的患者臨終前的嚴重疼痛沒有得到緩解。因此,如何解決癌痛的問題成為姑息治療的重點內容。 WHO曾提出到2000年使全世界癌痛患者不痛的戰略目標,到現在這個目標還沒有實現。
治療原則
癌症患者的疼痛比較複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 直接由腫瘤侵犯引起;
(2) 與腫瘤相關,但不是直接引起;
(3) 由腫瘤的治療引起;
(4) 與腫瘤無關的疼痛。
癌痛的治療原則強調:對癌痛的處理應等同於對癌症的處理,需要全面、綜合的治療。根據不同的原因可採取抗腫瘤治療(如放療、化療、手術等)、抗感染治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等,目前被大家廣泛認可的就是WHO的三階梯止痛方案。三階梯是根據疼痛的不同程度選用不同藥物,輕度疼痛患者選用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非甾類抗炎藥,中度疼痛患者選用以可待因為代表的弱阿片類藥物,中到中度疼痛患者選用以嗎啡為代表的強阿片類藥物。三階梯止痛已經甾全球廣泛推廣,且已經證實了其安全性、有效性、簡單性和可行性。其目的是持續、有效地消除疼痛;限製藥物的不良反應;將疼痛及治療帶來的心理負擔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質量;三階梯止痛方案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藥物治療,其基本原則是規範化的疼痛處理(good pain management,GPM)。包括以下內容:
(1) 明確診斷疼痛原因、性質、部位、影響因素。
(2) 評估疼痛強度,讓患者參與評估。
(3) 評價治療措施,提供最理想的止痛方法。
(4) 盡可能地採用非介入治療,按階梯給藥,聯合用藥;按時給藥;根據患者的愛好和耐受性,個體化給藥。
(5) 治療中考慮到社會、心理、精神、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聯合使用輔助用藥。
(6) 隨時注意疼痛的再評估和用藥劑量調整。
中醫藥治療
中醫中藥是我國的特色醫療方法,數千年的臨床驗證了其療效。中醫中藥在我國的腫瘤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並且逐步被世界其他國家所重視和採用。同樣,中醫中藥在癌痛的治療中亦有良好療效,國內學者對此做了很多嘗試和研究,部分結果甚至是非常理想的。中醫藥治療癌痛可以分為內治、外治、中西醫結合等幾種方法。
1.內治法:包括辨證施治、經典方和自擬專方。其中辨證施治是根據疼痛的成因辨證為氣滯、血瘀、痰濁、熱毒、虛損等,根據病因給予相應的治療。如氣滯者可用行氣止痛的方法,常用柴胡、青皮、香附、佛手、陳皮、川楝子、烏藥、厚朴、八月札、枳實、木香等。血瘀者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丹參、赤芍、桃仁、紅花、三棱、莪木、乳香、沒藥、益母草、王不留行、當歸等。痰濁者可用化痰止痛的方法,常用半夏、南星、貝母、昆布、殭蠶、皂莢、甘遂、山慈菇、瓜蔞等。熱毒者可用清熱解毒的方法,常用半枝蓮、黃連、黃柏、黃芩、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石膏、山梔、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敗醬草、龍膽草、山豆根、蚤休、苦參、大黃等。陰虛者可用溫陽散寒的方法,常用附子、肉桂、細辛、乾薑、丁香、烏藥、桂枝、川椒、蓽茇、小茴香、吳茱萸、川烏等。經典方的使用也多屬於辨證施治的範疇,如果能夠準確辨證,則對各種癌痛均可取得較好療效。自擬專方是醫生在實踐中探索出的經驗配伍,往往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外治法:中藥外治法多采用可以經皮膚吸收的藥物,局部使用大多數有局部止痛的作用。所使用的藥物多為活血化瘀、芳香或有毒藥物,如蜈蚣、壁虎、水蛭、馬錢子、川烏、南星、蟾酥、乳香、沒藥、冰片等,製劑多為膏劑或散劑,如蟾酥膏。使用以烏草、細辛、乳香、沒藥等組成的鎮痛膏,使用活血藥物為主的止痛擦劑治療癌痛,有效率均達到80%,和強痛定效果相近。我們認為,外治法主要用於局部,疼痛部位為相對固定類型的疼痛,並且對部位表淺的疼痛效果較好。中藥外治為體表直接給藥,且可避免口服經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環節滅活作用及一些藥物內服帶來的某些毒副作用,特別對晚期疼痛患者,中藥外治更具有優勢。其機制可能是藥物通過皮膚吸收滲透至腫瘤表明血管,改善腫瘤組織中的微循環,溶解和破壞腫瘤組織周圍及瘤內纖維蛋白凝聚,緩衝腫瘤對患者痛覺神經化學性刺激或物理性壓迫,使刺激的信息減弱。我們曾用活血化瘀為主的中藥做成膏劑,外敷治療肝癌疼痛,對於輕度、中度疼痛效果良好。
3.中西醫結合法: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是各取所長,充分利用各自特點,達到最佳止痛效果,在臨床實踐中,以這種方法使用最多。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癌痛的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可以有效地治療疼痛,並且減少了嗎啡的使用量。使用中藥配合三階梯治療晚期癌症疼痛,其有效率達到91%。而使用的中藥和劑,對食管癌後裝放療後的吞嚥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鎮痛評價
1.中醫藥治療癌痛的作用特點:
(1)作用廣泛,療效溫和持久。由於中藥治療是一種多靶點的作用方式,它的止痛形式主要是通過針對病因的調節,促使機體恢復的模式,而非單純的鎮痛,所以可以針對多種形式的疼痛,並且其作用比較溫和及持久。
(2)不良反應較低。和所有的中藥治療一樣,治療癌痛的方法也具有不良反應較低的優勢,基本不存在嗎啡類藥物導致的便秘、噁心嘔吐、過度鎮靜、頭暈等不良反應,也不存在耐藥性、戒斷和成癮問題。並且嗎啡類藥物導致的便秘等不良反應依靠中藥治療有很好的效果。
2.中醫藥治療癌痛存在的問題:
(1)止痛作用較弱,有一定局限性。中藥的多靶點治療模式決定了其作用達不到單一靶點鎮痛藥物的效果。目前在臨床使用中主要用於輕到中度的疼痛,對於重度疼痛單純使用中藥往往達不到理想的鎮痛效果。
(2)治療研究不甚規範。目前報導的有關中藥止痛方面的文獻,所採用的方法不一,各有根據,有的為經驗方,無統一的觀察標準和治療標準,所以所得出的結論無法進行比較和總結,可信性較低,並且不利於推廣應用。
(3)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雖然中藥不存在西藥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但有時也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尤其是消化道反應。並且有些作用劇烈的藥物和有毒藥物,特別是內服治療時使用不當,也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根據臨床研究報導和我們的應用經驗,目前中醫藥在癌痛的治療,特別是中到重度疼痛的治療中還是處在輔助地位。但是由於中醫藥治療作用的特點,和中醫的思維在改善患者生存治療方面的獨特優勢,使得中醫藥在癌痛治療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還是可以利用中藥毒副作用低的優勢,對輕度疼痛可以以中藥治療為主,輔助使用非甾體類藥物;對中度疼痛可中西藥並重;而重度疼痛,可以嗎啡類藥物為主,輔以中藥增加療效和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
為了能夠探討有效止痛的中醫藥治療方法和藥物,應該大力呼籲在臨床研究觀察中,應按照國際通用的疼痛評價標準和GCP的要求來設計研究方案,由此得出可靠的、可以總結交流的結果,規範用藥標準,以易於推廣和應用。同時,如果把生存質量評價量表引入到中醫藥止痛治療的評價系統中來,則可以更好地體現出中藥治療的價值。
關鍵字:#癌症疼痛中醫治療緩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