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療癌靠“平衡”-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惡性腫瘤是人類的第一殺手,目前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居各類疾病之首。中國中醫研究院抑扶抗腫瘤醫學研究中心在幾代專家治療腫瘤的學術觀點和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中西醫治療腫瘤的新模式–抑扶平衡療法。
抑扶平衡療法就是根據不同腫瘤病人在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所發生的不同病理變化及臨床症狀反應所製定的一種既符合中醫辨證施治,又採納現代醫學對腫瘤的認識和療法將二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綜合治療方案,一句話概括就是“抑制腫瘤、扶助正氣、平衡氣血陰陽”。
早期發現腫瘤,用西醫手術、放化療或中醫活血化瘀、以毒攻毒的治療方法達到去除瘤體或抑殺癌細胞的作用,此乃“抑”,但手術、放療、化療及中醫的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方法在抑殺腫瘤的同時,對機體的正常組織和功能也產生一系列的破壞作用。因此根據手術放化療對機體損傷的機理不同以及不同病人在不同治療階段表現的症狀不同,利用中醫藥通過對人體臟腑的調理扶助正氣,驅除邪毒的熾盛,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此乃“扶”。通過“抑”和“扶”的過程,使患者氣血陰陽達到平衡而起到抑制腫瘤,預防復發和轉移,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的作用。這就是抑扶平衡療法的要旨。
抑扶平衡療法如何具體應用於臨床呢?讓我們從腫瘤患者的不同治療階段說起。得了腫瘤早診斷、早治療,手術、放化療(尤其是手術)時間的早晚對於腫瘤的預後有重大影響。儘管提倡儘早手術、但在應用過程中又往往受到整體情況等因素的製約,因此腫瘤患者的治療前準備具有重要意義。根據臨床實踐,許多學者認為此階段中醫藥的運用,應以調整患者的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為原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接近“陰平陽秘”狀態,這是爭取早日手術、放化療進行並順利完成的關鍵所在。
放化療是治療腫瘤的常用方法,中醫認為放化療對人體的損傷機理是不同的,多數學者認為,放射線做為一種殺傷物質,屬熱毒之邪,最易損陰耗氣、損液灼津,並常損傷脾胃,影響氣血生化之源。臨床不僅可見氣血兩虛症,而且可見到氣虛血瘀及瘀毒化熱之象,具體表現為:口腔炎、口乾咽燥、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道反應、白細胞下降等。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為扶正祛邪,常用益氣養陰生津、解毒清熱化瘀等方法,臨床常用養陰生血合劑等成藥,然後根據腫瘤所處位置不同及其他一些不良反應進行對症加減,可以達到明顯減輕腫瘤患者放療後的臨床症狀,明顯保護白細胞、提高免疫功能、防止組織損傷,減毒增效抑制腫瘤的效果,使放療順利進行。
根據化療後病人的症狀表現,多數中醫學者認為其病機主要為氣血損傷、脾胃失調、肝腎虧損等,但毒熱傷陰之症也可見到。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道反應,白細胞及血小板等骨髓抑制反應,機體衰弱、炎症反應等。許多病人由於損傷嚴重,無法堅持做完整個療程,影響化療效果,甚至導致死亡。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為扶正培本,常用益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等方法。所選藥物以健脾益腎沖劑等成藥為主,適當加減,可明顯減輕腫瘤患者化療後各種臨床症狀,防止化療過程中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提高免疫功能,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
手術、放化療以後,這一階段的治療以恢復機體各項功能為主,消除殘留的癌細胞,以鞏固療效,防止複發轉移。其治療原則是在辨病的前提下,進行辯證論治,整體調理。具體而言,主要是對一些治療後並發症的處理,如常見的低熱、盜汗、食慾減退、乏力等,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常用方藥為養陰生血合劑、健脾益腎沖劑等隨症加減。
對於那些失去最佳時機或不願進行手術放化療的腫瘤患者,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以扶正固本為主,攻補兼施,選用抑扶系列中直接抑制腫瘤、預防轉移的藥品,達到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的目的。
關鍵字:#中醫療癌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