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藥抗癌已成為醫學界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表明中醫藥對防治癌症有明顯作用。中醫手段能明顯延長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並在防治癌症術後轉移、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有明顯效果
中藥抗癌已成為醫學界備受關注的熱點,而近期一些專家表示,研究表明中醫藥對防治癌症有明顯作用。中醫手段能明顯延長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並在防治癌症術後轉移、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有明顯效果。
用中醫藥治療手段,能使胰腺癌重症患者的存活期明顯延長。此類病人的存活期一般在1年左右,在他所在的醫院,運用中醫手段,病人最長的存活期達到38個月。
研究表明靈芝的成分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但卻對抗癌有效。進一步的實驗發現,靈芝成分一旦進入人體,其水提取物和多醣能誘使體內產生抗腫瘤的細胞因子和乾擾素,從而起到抑制癌細胞增殖,促使其凋亡的效果。
我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00萬人,死亡130萬人。中藥混合物療效好但機理難以解釋。紫杉醇、喜樹鹼來源於植物提取物,但因成分明確、效果好而在世界上被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用來源於植物提取物作為抗癌藥物可能是今後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醫如何防治腫瘤術後復發
農林業中,土壤的營養供應是種子蛻變為小苗的根基,故讓植物迅速成長應注意土壤的肥沃與貧瘠、厚薄合宜、燥濕適度等。腫瘤的生成與生長也是如此。通俗地說,腫瘤的發生生長建立在有利於其生長的土壤――內環境中,目前的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土壤中的草即惡性腫瘤的,而未對其土壤進行處理,所以毒草的再生(瘤體的複發)是難免的。要想徹底處理消滅毒草,必須在除草的同時,改變土壤性質即改善內環境,這是非常必要的。那麼中醫是如何改變土壤的呢?
1.論治為主,配合辨病抑瘤改善內環境
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病之根本,辯證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症,論治是指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辯證可形容為辨清生長毒草的土壤的酸鹼度、微量元素含量、化肥、農藥等,論治是指據土壤內相關內容制定相應的措施,同時應考慮各種措施的互補性和不利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毒草的生成,即使生成也難以生長、或生長緩慢。可見改變土壤是消除毒草之本。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在腫瘤治療中辨病論治是本,辯證論治附屬於辨病論治,在辨病的基礎上辯證論治,事實上不然。臨床上經常見到一個人可先後患數個腫瘤,這時辨病論治是主辨哪個病呢?
我們經常看到,單純治療某腫瘤並縮小的同時,又發生新的腫瘤,這難道不是辨病治療的錯。所以辯證論治是本,即全面認識了解土壤性質後全面處理才不至於留死角。當然了,辨病論治也不應被廢掉,此處易生毒草,治理當以此處為重點,這就是全面處理,重點打擊。
改變了內環境,為什麼還要抑瘤?這正像細菌存在於全身一樣,細菌只有在內環境改變後才變成致病菌。人體內部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內環境改變後有利於癌細胞生長時癌瘤才能迅速生長,可以說癌細胞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環境的改變是緩慢的、動態的,所以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同時,還應配合辨病抑瘤,如此才能減少或控制腫瘤的複發。
改變內環境是長期的過程,並不是短短的數十天就能改善的,需要服藥兩三年時間,並應時時辯證論治。
2.情志飲食,維護內環境
改善內環境重要,維護內環境也非常重要。內環境受到諸多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變化是動態的,目前研究腫瘤復發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情志和飲食。
中醫理論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尤其是長期的抑鬱、惱怒與各種腫瘤的發生髮展死亡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有人對1088例已經確診的惡性腫瘤病人發病前的精神生活進行調查,發現發病前2年內有精神創傷者782例,佔71.88%。
同時發現,情志過度憤怒、過分抑鬱促進腫瘤的生長。有調查表明:情志抑鬱者惡性腫瘤死亡率較普通人高一倍,從而也證實精神抑鬱與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密切相關。所以腫瘤患者患病後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防治術後復發是十分必要的。生活中難免有喜、怒、憂、思、悲、恐、驚,要及時調整心態,必要時請教心理醫生和進行中醫藥調理。
約1/3的腫瘤患者發病與飲食有關,飲食結構不合理,如攝入營養素不平衡,不管是過多或過少,均可導致腫瘤的發生。據臨床觀察,合理飲食可降低腫瘤的發病率。據我國飲食習慣,調整飲食有可能抑製或消除多種腫瘤致病因素,從而達到防治腫瘤術後復發的目的。
1.不要食用發霉的糧食及其製品,如花生、大豆、米麵與植物油等;
2.要少吃熏製或醃製的食品如熏肉、鹹魚、醃酸菜、醃鹹菜等;
3.不吸煙不飲酒;
4.不用聚氯乙烯的包裝袋包裝食品或其製品盛物;
5.不食過熱、過硬、過鹹的食物或烤焦的食物;
6.不要經常服用可導致腫瘤的藥物如激素、大劑量抗生素等。多食新鮮蔬菜、五穀雜糧,飲食不要過飽,控制肉類飲食等。
用中醫藥治療手段,能使胰腺癌重症患者的存活期明顯延長。此類病人的存活期一般在1年左右,在他所在的醫院,運用中醫手段,病人最長的存活期達到38個月。
研究表明靈芝的成分不能直接殺死癌細胞,但卻對抗癌有效。進一步的實驗發現,靈芝成分一旦進入人體,其水提取物和多醣能誘使體內產生抗腫瘤的細胞因子和乾擾素,從而起到抑制癌細胞增殖,促使其凋亡的效果。
我國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00萬人,死亡130萬人。中藥混合物療效好但機理難以解釋。紫杉醇、喜樹鹼來源於植物提取物,但因成分明確、效果好而在世界上被廣泛應用於癌症治療,用來源於植物提取物作為抗癌藥物可能是今後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醫如何防治腫瘤術後復發
農林業中,土壤的營養供應是種子蛻變為小苗的根基,故讓植物迅速成長應注意土壤的肥沃與貧瘠、厚薄合宜、燥濕適度等。腫瘤的生成與生長也是如此。通俗地說,腫瘤的發生生長建立在有利於其生長的土壤――內環境中,目前的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土壤中的草即惡性腫瘤的,而未對其土壤進行處理,所以毒草的再生(瘤體的複發)是難免的。要想徹底處理消滅毒草,必須在除草的同時,改變土壤性質即改善內環境,這是非常必要的。那麼中醫是如何改變土壤的呢?
1.論治為主,配合辨病抑瘤改善內環境
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病之根本,辯證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症,論治是指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辯證可形容為辨清生長毒草的土壤的酸鹼度、微量元素含量、化肥、農藥等,論治是指據土壤內相關內容制定相應的措施,同時應考慮各種措施的互補性和不利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毒草的生成,即使生成也難以生長、或生長緩慢。可見改變土壤是消除毒草之本。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在腫瘤治療中辨病論治是本,辯證論治附屬於辨病論治,在辨病的基礎上辯證論治,事實上不然。臨床上經常見到一個人可先後患數個腫瘤,這時辨病論治是主辨哪個病呢?
我們經常看到,單純治療某腫瘤並縮小的同時,又發生新的腫瘤,這難道不是辨病治療的錯。所以辯證論治是本,即全面認識了解土壤性質後全面處理才不至於留死角。當然了,辨病論治也不應被廢掉,此處易生毒草,治理當以此處為重點,這就是全面處理,重點打擊。
改變了內環境,為什麼還要抑瘤?這正像細菌存在於全身一樣,細菌只有在內環境改變後才變成致病菌。人體內部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內環境改變後有利於癌細胞生長時癌瘤才能迅速生長,可以說癌細胞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環境的改變是緩慢的、動態的,所以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同時,還應配合辨病抑瘤,如此才能減少或控制腫瘤的複發。
改變內環境是長期的過程,並不是短短的數十天就能改善的,需要服藥兩三年時間,並應時時辯證論治。
2.情志飲食,維護內環境
改善內環境重要,維護內環境也非常重要。內環境受到諸多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變化是動態的,目前研究腫瘤復發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情志和飲食。
中醫理論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尤其是長期的抑鬱、惱怒與各種腫瘤的發生髮展死亡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有人對1088例已經確診的惡性腫瘤病人發病前的精神生活進行調查,發現發病前2年內有精神創傷者782例,佔71.88%。
同時發現,情志過度憤怒、過分抑鬱促進腫瘤的生長。有調查表明:情志抑鬱者惡性腫瘤死亡率較普通人高一倍,從而也證實精神抑鬱與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密切相關。所以腫瘤患者患病後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防治術後復發是十分必要的。生活中難免有喜、怒、憂、思、悲、恐、驚,要及時調整心態,必要時請教心理醫生和進行中醫藥調理。
約1/3的腫瘤患者發病與飲食有關,飲食結構不合理,如攝入營養素不平衡,不管是過多或過少,均可導致腫瘤的發生。據臨床觀察,合理飲食可降低腫瘤的發病率。據我國飲食習慣,調整飲食有可能抑製或消除多種腫瘤致病因素,從而達到防治腫瘤術後復發的目的。
1.不要食用發霉的糧食及其製品,如花生、大豆、米麵與植物油等;
2.要少吃熏製或醃製的食品如熏肉、鹹魚、醃酸菜、醃鹹菜等;
3.不吸煙不飲酒;
4.不用聚氯乙烯的包裝袋包裝食品或其製品盛物;
5.不食過熱、過硬、過鹹的食物或烤焦的食物;
6.不要經常服用可導致腫瘤的藥物如激素、大劑量抗生素等。多食新鮮蔬菜、五穀雜糧,飲食不要過飽,控制肉類飲食等。
關鍵字:#中藥不僅治癌還可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