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認為放化療毒副反應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療之後造成體內熱毒過盛、津液受損、氣血不和、氣血損傷、脾胃失調以及肝腎虧損所致。
由於多數病人在就診時病情已屬中晚期,因此約80%的病人都需要進行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其中不少病人由於病情較重、體質較弱或放化療劑量較大以及病人之耐受性較差,採用以上兩種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放化療毒副反應。
中醫認為放化療毒副反應的出現主要是由於癌症病人在接受放化療之後造成體內熱毒過盛、津液受損、氣血不和、氣血損傷、脾胃失調以及肝腎虧損所致。癌症病人在放療中所導致的毒副反應,表現在其症候群熱象較多,熱毒傷陰之症較重,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宜以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涼補氣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和活血化淤為主。
癌症病人在化療中隨著化療藥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毒副反應主要為氣血損傷、脾胃失調及肝腎虧損等症候群,而熱毒傷陰之症不如放療副反應那樣嚴重,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以扶正為主,即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和滋補肝腎為主,如出現炎症反應時,可酌情增加清熱解毒之劑。
多年來,我們曾多次總結放化療副反應的治療效果(第三次總結之病例為21000例):中西醫結合組(放化療加中藥組)之完成率在70%-90%之間,而對照組(單純放化療組)之完成率在50%-70%之間,兩組相比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同時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組中,病人之全身反應、消化道反應和血像等反應都較單純,放化療組為輕,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後,病人的體質得到加強,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少病人由於長期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都明顯提高了遠期生存率,如Ⅲ期胃癌手術後,由原來5年生存率20%-30%提高到50%—60%以上。
研究證明:
1.放化療中某些中藥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和保護骨髓造血功能及減少白細胞、血小板下降作用。
2.某些清熱解毒藥具有抗菌消炎、清熱退燒的抗病毒感染作用。一些活血化淤藥實驗研究證明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腫瘤局部缺氧,從而有利於放化療增敏作用。
關鍵字:#中醫藥輔助放化療增效減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