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癌症病人在化療中隨著化療藥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副反應主要表現為:氣血損傷、脾胃失調及肝腎虧損等證候,而毒熱傷陰之證不如放療副反應那樣嚴重。
放療副反應的治療原則癌症病人在放療出現的副反應證候中,因熱象較重、熱毒傷陰的證候較多,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為:①清熱解毒;②養陰生津;③涼補氣血;④健脾和胃;⑤滋補肝腎。
癌症病人在化療中隨著化療藥物在體內累積量的增加,其副反應主要表現為:氣血損傷、脾胃失調及肝腎虧損等證候,而毒熱傷陰之證不如放療副反應那樣嚴重,因此其主要治療原則以扶正培本為主,即:①補氣養血;②健脾和胃;③滋補肝腎。如出現炎症反應時,可酌情增加清熱解毒之劑。
1.清熱解毒藥
主要適用於放、化療過程中,預防或出現高熱和各種炎症反應時用之。常用清熱解毒藥物有:金銀花15~30g,山豆根9~15g,射干9~15g,板藍根15~30g,蒲公英15~30g,黃連6~9g(無黃連時可用馬尾連12~15g 代替)。
2. 養陰生津藥
主要適用於放療過程中出現咽乾、口乾、舌燥等熱毒傷陰(主要為肺胃陰傷)、津液受損之患者。常用藥物:生地15~30g, 玄參9~12g, 麥冬9~12g, 石斛15~30g,天花粉15~30g,蘆根30~60g。
3.補氣養血藥
(1)涼補氣血藥:主要適用於血虛弱而症狀偏熱者,如在放療中因熱毒過盛,造成癌症病人氣血虧損時即可採用涼補氣血之藥物治療。常用涼補氣血藥物有:生黃芪15~30g,沙參15~30g,西洋參3~6g,生地15~30g,丹參15~30g。
(2)溫補氣血藥:主要適用於放、化療中氣血雙虧、形體虛弱而症偏虛寒之病人。常用藥物有:黨參15~30g,紅人參6g,白人參6g,全當歸15~30g,熟地9~15g,雞血藤15~30g,阿膠9g(烊化沖服),三七粉2~3g(沖服,每日1~2 次),黃精15~30g,紫河車6g,龍眼肉9g,紅棗7 枚。
4.健脾和胃藥在放、化療中出現消化障礙時用之。
(1)飲食不香:飲食不香,脾胃虛寒,喜熱飲者,以香砂六君子湯(黨參15~20g,焦白朮9g,茯苓9g,甘草6g,陳皮9g,半夏9g,廣木香3~5g,砂仁3g)加減。如有胃脘飽脹,胸脅竄痛,肝胃不和之證者,宜以逍遙散(當歸15g,杭白芍15~30g,茯苓9g,焦白朮9g,甘草6g,炒柴胡9g)加減。
(2)噁心嘔吐:一些癌症病人在放、化療時,常出現噁心嘔吐等症。如嘔吐酸水、苦水者,多屬胃熱之證,宜予炒陳皮、清半夏、茯苓、竹茹、黃連(或馬尾連)、麥冬、枇杷葉等。如嘔吐清水、涼水者,多為脾胃虛寒之證,宜用炒陳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黨參、丁香、柿蒂等。
(3)腹瀉:根據證候之不同,選用參苓白朮散、香連丸及四神丸等加減治療。 3.5 滋補肝腎藥主要適用於機體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氣短、白細胞下降及血小板減少等症。常用藥物有:枸杞子9~16g,女貞子15~30g,何首烏9~15g,山萸肉9~15g,菟絲子9~15g,補骨脂15~30g。
關鍵字:#中醫辯證治療放化療副作用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