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所周知,惡性腫瘤已成為危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治療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傳統的手術、化療和放療的療效不盡人意,而生物治療做為繼傳統療法外的第四種治療手段。
1、樹突狀細胞瘤苗,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2、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成功應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Herceptin(賀賽汀)、Rituximab(美羅華)、Glivec(格列衛)和ZD1839(Iressa)等;
3、採用核素標記單克隆抗體的放射免疫治療也有了較大的進展,尤其在治療NHL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療效;
4、生物化療模式的推廣應用。
生物治療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有望成為最終攻克腫瘤的療法。以下簡要闡述腫瘤生物治療有較大進展的四個方面:
1 樹突狀細胞瘤苗
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人體內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細胞,近年來,DC已成為當今腫瘤生物治療領域備受關注的熱點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DC激活的細胞免疫,特別是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介導的免疫反應,在機體抵禦惡性腫瘤和傳染性疾病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最近DC疫苗的臨床Ⅰ、Ⅱ期試驗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顯示出DC疫苗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巨大前景。
1.1 腫瘤抗原多肽或蛋白直接刺激DC:從外周血培養獲得DC,採用的腫瘤抗原多肽或蛋白直接刺激DC,誘導產生CTL用於惡性腫瘤的治療。有多項此類研究已進入臨床Ⅰ、Ⅱ、Ⅲ期試驗。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比較明確的腫瘤抗原表位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P.Schellhammer[1]等報導了採用APC8015(前列腺磷酸酯酶)與細胞因子的融合蛋白刺激DC用於對前列腺癌患者的Ⅲ期臨床試驗,所選患者均為內分泌治療無效的,初步結果顯示此種療法安全有效,且毒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但由於我們對特異的腫瘤抗原知之甚少,故此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1.2 採用腫瘤組織蛋白提取物刺激DC:為了解決特異腫瘤抗原獲得困難的問題,有學者採用超聲破碎和反复凍融等方法製備腫瘤細胞蛋白提取物刺激DC,誘導產生特異性CTL,有多項此類研究已進入臨床Ⅰ、Ⅱ、Ⅲ期試驗。 R.Midgley[2]等報導了採用肝癌細胞系HepG2的提取物刺激DC,用於肝細胞癌的治療,取得一定的療效,且安全低毒,患者容易耐受。 JWCChang[3]等也報導了採用惡性黑色素瘤細胞提取物刺激DC對Ⅳ期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結果亦顯示安全可靠,能誘發特異的免疫反應。但採用此種方法製備DC,由於提取物中有可能含有機體自身抗原,故有可能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且由於要求提供的腫瘤組織較多,故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的難度。
1.3 抗原及細胞因子基因轉染DC。採用腫瘤抗原多肽或蛋白及腫瘤組織蛋白提取物刺激DC,由於採用的抗原及細胞因子均有一定的半衰期,因此往往需要多次重複刺激,才能誘發較強的CTL。故有不少研究採用抗原基因轉染DC或細胞因子基因轉染DC,使抗原分子及細胞因子在DC內長期穩定表達,因而具有較好的刺激效果。目前用於轉染基因的病毒載體常用的有逆轉錄病毒、腺病毒和腺相關病毒,這三種病毒載體中,腺相關病毒是目前最有希望用於人類基因治療的病毒載體, Liu Yong,Paul.L.Hermonat和羅榮城[4,5]等採用腺相關病毒為載體,將人乳頭狀病毒的E6和E7及GM-CSF等基因轉染DC用於宮頸癌患者的治療,初步結果顯示此種療法是安全有效。同時,將BA-46基因或突變型Her-2/Neu基因及轉染DC用於乳腺癌的治療,實驗結果顯示能誘導針對特異抗原的CTL[6],進一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分子靶向治療
腫瘤生物治療另一重大進展是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成功應用,此類藥物主要有兩類,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化合物,單抗類分子靶向藥物常用的有:Herceptin(賀賽汀)、Rituximab(美羅華)、IMC-C225;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Glivec(格列衛)、 ZD1839(Iressa)、OSI774。
2.1 Herceptin(賀賽汀)是一種針對HER-2/neu原癌基因產物的人/鼠嵌合單抗,能特異地作用於HER-2受體過度表達的乳腺癌細胞。 1998 年被美國FDA批准上市,無論單藥還是與化療藥物合用治療HER-2/neu過度表達的乳腺癌均取得了明顯療效。有一組臨床試驗表明,Herceptin 單藥治療HER-2/neu++或+++的晚期乳腺癌,有效率為24%。與單純化療比較,Herceptin與阿黴素、環磷酰胺或紫杉醇聯合治療轉移性乳腺癌明顯提高療效。並且在化療第32週時生活質量評分可保持更高的趨勢。
關鍵字:#腫瘤生物治療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