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癌症的靶向藥中,有一個很大的類別,叫做抗血管生成靶向藥。這類靶向藥的抗癌機制是通過抑制和阻斷腫瘤血管,導致腫瘤失去營養供應,從而殺滅腫瘤。這種抗癌機制有個通俗的說法,就是“餓死癌細胞”。
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貝伐珠單抗、雷莫蘆單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凡德替尼、阿帕替尼、索凡替尼、崙伐替尼、瑞戈非尼、呋喹替尼、帕唑帕尼、阿昔替尼、尼拉尼布、西地尼布、安羅替尼等。
癌症手術後不要吃抗血管生成靶向藥
在臨床上,有些癌症病人在手術切除或者根治性放化療後,選擇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作為鞏固治療。這種治療方案是錯誤的!截止到目前,不推薦將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用作根治性治療後的鞏固治療。因為這樣的治療沒有效果。
從理論上分析,手術切除後,病人身體裡已經不存在肉眼可見的、體積相對較大的、結構成熟的腫瘤組織了,剩下的最多就是一些零散的癌細胞,這些零散的癌細胞並沒有糾集在一起、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腫瘤血管。腫瘤血管都不明顯甚至不存在,那麼抗血管生成靶向藥就發揮不了作用。
手術後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不能延長生存期
臨床試驗的結果也證明了上述理論分析,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眾多大型臨床試驗,探索將抗血管生成類靶向藥作為手術等根治性治療方法後的鞏固治療,無一例外,均以失敗告終。
以腎癌為例,截止目前,已經有4個大型國際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每個臨床試驗都入組了一兩千名患者,實驗組患者在手術後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作為鞏固治療,這些靶向藥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等多種藥物,對照組手術後不接受靶向藥鞏固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都是一樣: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作為術後的鞏固治療,增加了不良反應,卻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目前臨床上不建議在手術、根治性放化療等治療後,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不但沒有效果,反而帶來了副作用,增加病人痛苦。
除非註明,否則均為瑞得生健康網原創文章,轉載必須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鏈接
本文鏈接:
關鍵字:#癌症手術後不要吃這種靶向藥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