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事件背景:美國康乃爾大學終身教授柯林坎貝爾主持的一項長達27年的動物實驗表明,佔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
事件背景:美國康乃爾大學終身教授柯林坎貝爾主持的一項長達27年的動物實驗表明,佔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可以促發癌症。此外,牛奶還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病。安全的蛋白質則來自植物,包括小麥和豆類——這類蛋白質即使攝取量很高,也不會誘發癌症。因此他發出呼籲… 詳情進入>>
喝牛奶到底好不好?當然好,否則我們也不會大力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前不久,一篇認為牛奶會致癌的報導卻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篇文章引用了美國康乃爾大學終身教授T·柯林·坎貝爾的一項研究,稱牛奶會促發癌症,也談到它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等慢性病。
這篇報導再次把「牛奶危害論」帶進了大家的視野。多年來,關於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斷出現,「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擾了許多人,本報也曾就這個問題進行過探討。這次,我們特地訪問了研究當事人坎貝爾教授和國內權威食品營養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教授,請他們談了自己的看法。
來自中國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報導中,關於癌症的研究內容主要引自坎貝爾教授所寫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在對健康的影響方面,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透過電話,坎貝爾教授向《生命時報》記者講述了本書的由來:1981年,中國的一份癌症普查報告引起了他的關注。這份報告包括了2400個縣的數據和詳細的中國癌症分佈圖。在他看來,這項調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規模普查。隨後,坎貝爾與當時在他實驗室工作的陳君石博士、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訪問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皮特歐教授合作,在中國69個縣的130個村莊進行了6500個樣本、含639個變數的調查。透過調查,坎貝爾認為,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東方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癡呆症等慢性病。這項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轟動,影響力至今仍不衰。 《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也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在書中,坎貝爾透過老鼠實驗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飼料,可加強黃麴毒素對大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論”不科學
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論」的來源。酪蛋白存在於哺乳類的乳水中,但含量、種類各有不同。坎貝爾教授的實驗方法是用兩組老鼠,透過致癌物黃麴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然後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餵養,另一組吃只含牛乳酪蛋白的飼料。最後發現,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同時,他們比較了飼料中分別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時老鼠的腫瘤發生率,最後得出結論:佔牛奶蛋白質87%的酪蛋白會「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顯著地促進肝癌的發生」。
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個
關鍵字:#喝牛奶致癌論屬於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