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檢中,經常會查出一些息肉,比如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等等。面對這些息肉,不同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擔心息肉會變成癌症,非常害怕。有的人則認為息肉無關緊要,不用管它。發現息肉,究竟該怎麼辦呢?
其實,不同的息肉,危險程度不一樣,有些息肉是良性的,沒什麼危險。但是有些息肉,卻是惡性的,是癌症的前期病變,很有可能發展成癌症。不同的息肉,處理方法不一樣。
腸息肉:發現以後儘快切除
在腸息肉中,有一種類型非常危險,那就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明確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性息肉。可以說,大腸裡發現了腺瘤性息肉,就是發現了一顆定時炸彈。
另一類腸息肉屬於非腺瘤性息肉,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這類腸息肉相對比較安全,變成大腸癌的可能性比較小。
大腸息肉的危險性與息肉的數量和大小有關係。如果只是發現一兩個息肉,變成大腸癌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息肉數量越多,癌變的危險性越大。另外,息肉的體積越大,癌變的危險也越大。如果息肉的大小在2厘米以上,發生癌變變的概率是50%。
腸息肉的處理方法:
如果經常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症狀,最好到醫院做腸鏡檢查,有可能會發現腸息肉。
對於腸息肉,應該盡快切除。在腸鏡檢查時,如果發現腸息肉,可以利用腸鏡直接進行切除。切除後應該送病理檢查,以確定腸息肉的良惡性。
由於腸息肉很容易復發,所以切除後還要定期復查。一般2-3年做腸鏡檢查復查一次。
胃息肉: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切除
胃息肉也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癌變的危險很高,變成胃癌的概率可以達到30%~58.3%,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炎症性息肉則比較安全,發生癌變的風險很低。
胃息肉的處理方法:
胃鏡檢查發現胃息肉以後,應該先做病理檢查,確定是腺瘤性息肉還是炎症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應該盡快切除。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直徑>2cm,也應該盡快切除。
胃息肉容易復發,切除後也應該定期復查。
膽囊息肉:大於1cm要切除
膽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為多見,但也要預防癌變。以下幾種情況的膽囊結石,應該盡快切除。
1、單發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cm,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寬,位於膽囊頸部,年齡超過50歲;
2、膽囊多發息肉合併膽囊結石且有症狀;
3、膽囊息肉直徑小於1cm,但是複查發現息肉迅速增大或者症狀明顯。
宮頸息肉:盡快開始治療
宮頸息肉大多為良性,無明顯症狀,但是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影響受孕,也有癌變的可能。
宮頸息肉不會自己消失,一旦發現宮頸息肉,應儘早開始治療。若息肉較小時,可先藥物消炎。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微創手術切除。術後應進行病理檢查,確診息肉性質。若病理檢查發現宮頸息肉有惡變,要進一步治療。
宮頸息肉也容易復發,不管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切除,都應該定期復查。
除非註明,否則均為瑞得生健康網原創文章,轉載必須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鏈接
本文鏈接:
關鍵字:#腸息肉胃息肉膽囊息肉宮頸息肉要立即切除嗎會變成癌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