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白血病的認知大多來自影視劇,男(女)主角突然開始不停的流鼻血、暈倒、面色蒼白,然後因為得病引出一段生死離別的虐戀故事。這是大眾對白血病的固有認知,其實,白血病不僅會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老年人也會得病,老年人中常見的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而白血病也並非不治之症,隨著醫療水準的發展,經過規範治療,部分白血病患者可實現治癒。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白血病類型,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中位發病年齡為68歲。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血液科黃睿副主任醫師表示,近年來,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治療方式是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化療強度較大,老年患者難以承受。現在,隨著標靶治療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整體上患者接受治療的耐受性更好,取得緩解的可能性也更大了,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緩解率達到60%-80 %,有超過50%的患者能夠獲得治癒(不再復發)的機會。所以,現在老年人即使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不用太恐慌,不要放棄,經過規範治療,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有機會獲得長期生存。
圖為黃睿副主任醫師查房中
老年病人增加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模式已發生變化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明顯增高,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及老化時代來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加。黃睿副主任醫師表示,在門診接觸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除了因為這個病本身在老年人中高發以外,現在檢測手段提高了,即便在基層醫院,病人也可以得到確診;而且,這些年,大家的經濟條件好了,治療水準提高了,患者治療的意願也會更強烈。
「早前,我們收治了一個58歲病人,因急性腦梗在神經科住院,住院後查血常規,發現同時患有白血病。這個病人急性腦梗,如果再做化療耐受性是比較差的。大約30%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存在FLT3基因突變。我們為病人進行了基因檢測後,果然發現其攜帶FLT3基因突變,就給他進行靶向的治療,使用了FLT3抑製劑和BCL-2抑制劑,並在腦梗的恢復期,進行了幹細胞移植,現在一年多了,患者病情穩定,一直維持著緩解狀態。」黃睿副主任醫師說。
而對於難治性、復發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治療也有較好的臨床效果。黃睿介紹,「一個來自江門的病人,才30多歲,在當地確診急性髓系白血病後,做了兩期化療,可都沒有緩解,這種情況屬於難治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這個病人也是FLT3基因突變,因此,我們為其使用上標靶藥物FLT3抑制劑,大約三個星期就緩解了。緩解以後就給她做移植,移植到現在一年多了,都是緩解狀態。一般移植後三年不復發就認為是治好了。”
「以前攜帶FLT3基因突變、難治性的患者,化療的緩解率就是20%、30%;現在使用標靶藥物單藥治療後,緩解率可以達到54%;如果兩個標靶藥物合併使用,緩解率能達到75%。這部分患者如果能夠緩解,後續再做移植,也是有機會可以治癒的。”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緩解後還需要治療嗎?
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緩解」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很多人不理解,緩解是代表已經好了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完全緩解的標準,指的是病人經過治療後,臨床症狀和徵兆完全消失,血液常規基本上恢復正常,骨髓當中白血病細胞小於5%。患者經過規範化治療結束3-5年後,體內仍檢測不到白血病細胞,處於完全緩解狀態,基本上就治癒了。
黃睿副主任醫師表示,我們追求的不僅緩解,而且要治癒。為了達到治癒的目的,病人緩解後,也會進行緩解後治療。目前對於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根據它的遺傳核型,還有一些基因的異常可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對於低危的患者不需要做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通過大劑量的化療進行鞏固治療就可以取得60%以上的治癒率。對於中度風險和高風險的患者,常常建議做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很多人一聽到「移植」這兩個字就覺得可怕,還是深受影視作品的影響,人們印像中得了白血病就急需骨髓移植,如果骨髓配型失敗,人就會悲情地死去。其實,現在臨床上大多是採用的是單倍體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透過血球單採技術從供者體內取得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來進行的移植。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僅要求供受雙方HLA配型有一半相合即可, 父母、子女、表親、堂親或配型不全相合的兄弟姊妹均可成為供體。
黃睿副主任醫師表示,目前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技術很成熟,一般三甲醫院都能開展,而且成功率比較高,進倉、出倉的成功率在95%以上。還有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移植方案,安全性理想,為老年患者帶來新生的希望。
家庭醫師線上(www.familydoctor.com.cn)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絡:020-37617238
關鍵字:#老年人容易得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原來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