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食管癌是我國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佔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的23.53%,男性多於女性,且多發生於中老年人。手術是目前首選治療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2002~2007年收治的老年食管癌病人5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1例。年齡61~78歲,平均67.5歲。食管上段11例,中段15例,下段26例。手術方式:左側開胸食管胃弓下吻合術18例,左側開胸食管胃頸部吻合術34例。同時合併有肺部疾6例(佔11.5%),合併糖尿病8例(佔15.3%),合併心血管疾病10例(19.2%)。
1.2方法
隨機將52例患者分為乾預組和對照組各26例。對照組採用一般食管癌圍手術期的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對照組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採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在整個住院過程中施行綜合護理干預。
1.3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應用t檢驗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4護理干預
1.4.1心理護理:老年患者害怕孤獨,聽力下降,特別是住院後,有被遺棄的感覺;其次,還有多疑和急躁心理。情緒易產生波動。因此,他們非常需要同情、支持和家庭的容忍。護士須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應,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同時重視情感激勵,指導家屬積極配合。平時多與患者交流,說話聲音稍大且慢,語調平靜,鼓勵他們增強對生活的勇氣。選擇適當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老人的心理應對能力,讓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對於提高抗癌的治療效果及病人生活質量都極為重要。
1.4.2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及肺功能評估:老年患者機體及主要臟器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機體代謝能力差,術前心肺功能檢查多有異常,對有明顯肺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後立即禁煙、鍛煉深呼吸及有效排痰動作,有肺部感染或哮喘者給予抗生素、解痙藥物或霧化吸入治療,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對有心髒病患者應控制心功能在Ⅱ級以內,無嚴重心律失常及頻發的心絞痛,一般能平穩渡過手術期。糖尿病患者術前應控制血糖在正常範圍內。
1.4.3做好術前指導,進入手術室前是患者心理上最緊張的時刻,詳細告知病人手術的目的及必要性。在術前巡迴護士和麻醉師來病房跟病人交談並簡單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和手術麻醉情況及效果,使病人減輕對手術的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恐懼感;並請同病種恢復期患者介紹治療過程和效果,以鼓勵患者增強信心。
1.4.4加強術後護理
1.4.4.1術後醫護人員以親切溫和的語氣告知病人手術順利,已達到手術目的,使患者清醒後備感安慰,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1.4.4.2並發症的護理:針對易出現的並發症,術後要認真細緻、一絲不苟地做好各項觀察及患者的配合工作,預防及降低並發症的發生率。對合併心肺疾病的患者,術後24小時認真做好心肺功能和尿量的監測,必要時做血氣分析和床邊攝片以利於及時診斷和處理;對合併糠尿病的患者,嚴密監測血糖的變化,合理應用降糖藥;嚴密觀察患者脈搏及心率的變化,保持血壓穩定,控制輸液速度,防止肺水腫。
1.4.4.3呼吸道的護理:全麻未清醒前,及時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予以吸氧、監測血氧情況。麻醉清醒後,血壓平穩,取半坐臥位,使膈肌下降,利於引流和呼吸。指導患者深呼吸,作有效的咳嗽,咳嗽時用手按住胸部刀口以減輕疼痛。每日霧化吸入2~3次,用沐舒坦加0.9%生理鹽水霧化,使痰液易於咳出。對痰多粘稠或咳嗽無力的患者,予以電動吸痰,必要時行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有呼吸困難者,應及時行氣管切開,必要時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1.4.4.4密切觀察胸腔閉式引流情況:注意引流管是否通暢,防止患者躁動或翻身時撥出引流管或被血凝塊纖維素堵塞。觀察液面波動情況、引流量、顏色及性質等,警惕胸腔出血及乳糜胸的發生。
1.4.4.5保持胃腸減壓管通暢:老年人敏感性降低,對各種不適主訴較少,護理人員必須嚴密觀察。胃管應妥善固定,以免脫落,注意觀察引出液的顏色、性質及量並記錄,如有異常應報告醫生及理處理,胃管在胃腸功能恢復後可考慮撥除,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
1.4.4.6飲食護理:術後第5天,腸道功能恢復,撥除胃管後可給予流質飲食,選用米湯、牛奶、豆漿、雞湯、魚湯等,少量多餐,坐位飲食,進食後30 分鐘才平臥,以免食物返流。進食後嚴密觀察有無胸悶、飽脹、噯氣、噁心等症狀,以及頸部、胸部切口有無紅腫熱痛及吻合口瘺的表現等。
1.4.4.7切口疼痛的護理:由於疼痛使患者由正常的周期性深呼吸改為淺快呼吸,胸廓活動受限,造成肺活量下降,易導致肺不張,所以術後採用連續硬外止痛,效果良好,但病人年老體弱合併症多,全身條件差,術後可能出現病情變化,要求我們及時發現,立即採取搶救措施,並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持,使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1.4.5做好出院健康指導
1.4.5.1飲食指導:出院時叮囑患者進食時要細嚼慢嚥,少量多餐,以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等易消化食物為宜。至少在1個月內避免進乾硬、固體食物,藥片碾碎後服用;進食後30~60分鐘內避免平臥,睡覺時床頭保持抬高10~15°,最好餐後做短時間的散步,必要時口服促進胃排空藥物及抑酸藥等,預防反流性食管炎。
1.4.5.2戒菸戒酒,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保持口腔清潔。
1.4.5.3保持心態平和,忌大喜大悲。
1.4.5.4保持大便通暢。
1.4.5.5適當進行力所能及的運動,以增強體質。
1.4.5.6出院後按醫囑服用抗癌藥物,並經常監測白細胞的變化。
1.4.5.7告知患者來院複查時間,如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胸痛、呼吸困難,應及時來院就診。
1.4.5.8定期來院進行化療。
2.結果
干預組在採用了綜合護理措施後並發症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老年患者術前顧慮多,擔心機體承受力,對是否能渡過手術危險期存在顧慮。因此,憂鬱、緊張與渴望得到治療的心理並存。所以,要求護士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多與病人交談,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做好心理疏導,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或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3.2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家屬對手術的了解越多,越有利於減輕患者的術前焦慮及恐懼,可用宣傳手冊和口頭講課相結合,安排病人與相同疾病的術後病人交流,增加成功手術的信心,使手術順利進行。
3.3手術的成功與否是患者生命能否延續的關鍵,因此,術後絕大多數病人最想知道的是手術的情況,此時告知病人手術很成功,這樣不僅能解除患者思想顧慮,還能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使病人密切配合治療。同時,由於手術的創傷,病人依賴性加強,對護理要求也更高,耐心地傾聽病人訴說自已的內心感受及適時地鼓勵病人,並可及早發現問題,對防止或減少並發症的發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3.4重視出院指導:針對老年人記憶力及反應力下降的特點,採取簡單易記的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學以致用,能夠接受並實施。讓其了解保持穩定的情緒,合理的營養,適當的社交活動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身體恢復的重要性。同時,利用電話回訪了解病人的癒後情況,指導患者繼續應用抗癌藥物、預防復發。並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應注意的問題,定期復查,以延長存活時間。
關鍵字:#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前術後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