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食物在進入口腔以後,要經過數道處理工序才會進入胃內。看似簡單的進食動作,其實是在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共同配合之下完成的,而口腔的咀
食物在進入口腔以後,要經過數道處理工序才會進入胃內。看似簡單的“進食”動作,其實是在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共同配合之下完成的,而口腔的咀嚼動作就是整個進食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咀嚼活動可以將大塊的固體切割研磨成細碎的食糜,混合唾液使食物變得柔軟、便於吞嚥。並且咀嚼動作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為食物進入消化道以後的進一步消化和吸收做好準備。
雖然說咀嚼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因此吃飯囫圇吞棗就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障礙。
有一項關於70歲左右老人牙齒的咬合對數目(上下牙齒產生正確接觸的數目)、咀嚼功能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咀嚼表現差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但是這個研究的奇妙之處在於,該研究表明咬合對數目和咀嚼表現有關,而咀嚼表現也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但是結果卻發現咬合對數目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無關——牙少就嚼不好,嚼不好就消化不良,但是牙少未必消化不良?
考慮到該研究的樣本量很小,得出的咀嚼表現和消化不良之間關係的p值也處在非常微妙的0.04這個水平(比值比=3.46,置信區間更是處在極為微妙的[0.99,12.10]),我們也很難判斷該研究中咀嚼和消化不良的相關性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一個統計學陷阱。
而另一篇研究則認為掉牙引起的咀嚼功能減退並不會顯著影響患者宏量營養素的攝取,也與消化不良無關。
嚼不好,得癌症?
咀嚼習慣對其他胃腸道腫瘤的影響,則是缺乏依據的。
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和胃癌發病相關的飲食因素中,使用過多食鹽或亞硝酸鹽的攝入會增加罹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則能降低罹癌風險,這也是目前醫學界的主流認識。沒有證據表明細嚼慢嚥可以預防胃腸道癌症的發生。
關鍵字:#細嚼慢嚥防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