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般情況下,物理致癌的發生率較低,其原因相對明確,防護措施也容易收效。
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是電離輻射;異物或慢性炎症刺激則可能促進癌症的發生。一般情況下,物理致癌的發生率較低,其原因相對明確,防護措施也容易收效。
●電離輻射。主要包括γ射線、X射線及紫外線的輻射。
(1)γ射線,是具有電離作用的射線,可使細胞核內DNA基因結構改變而引起細胞突變,從而誘發多種腫瘤。 1945年日本廣島、長崎兩地原子彈爆炸後的長期觀察資料顯示,輻射對人類的致癌作用已毋庸置疑。在核爆炸的倖存者中,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發病高峰在核爆炸後4-8年),其他腫瘤如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胃癌等的發生率也較高。另外,在鈾礦工人中的肺癌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出約10倍。
(2)X射線,若無防護措施而長期接觸X射線及鐳、鈾、氡、鈷、鍶等放射性同位素,罹患各種惡性腫瘤的危險性較高。在出生前或出生後反復接受過X線照射的兒童中,急性白血病的發生率也比一般兒童要高。
(3)紫外線,無電離作用。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因受其穿透力所限,一般只誘發膚癌。癌的發生與外露皮膚長期暴露於強烈日光下有關,在患著色性乾皮病(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的人群中,其發病率很高。
●異物。經呼吸道吸入途徑,石棉和石棉製品可誘發胸膜間皮癌。人類對於植入體內的異物一般有好的耐受性。但已有報告顯示,人工乳房(由有機矽膠製成)與乳腺癌有關。
●慢性炎症刺激。易引致細胞持續增生,少數在此種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癌變,如慢性胃潰瘍的癌變、慢性子宮頸炎的癌變及子宮內膜增生的癌變等。
關鍵字:#哪些物理因素有致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