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消化道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張教授提示大家要重視對結直腸癌的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
在日前開展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中,本報通訊員採訪了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主任張忠濤教授。他介紹說,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消化道腫瘤中,結直腸癌的發病僅次於胃癌和食管癌而位居第三。張教授提示大家要重視對結直腸癌的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
結直腸癌在我國也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十萬分之十,上升到現在的十萬分之二十至三十,目前居惡性腫瘤發病率第4位。同時經濟發展越快的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高,結直腸癌發病率已居北京、上海癌症發病的第3位。結直腸癌發病與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及膳食結構密切相關,同時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近年來還有年輕化的趨勢。
什麼人容易患結直腸癌
張主任介紹說,以下人群被視為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30-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有結直腸癌症前病變如腺瘤、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者;有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遺傳性結腸病者;有盆腔放療史者;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特別是對於40歲以上的人群,具有下述2項中1項者即可作為結腸鏡定期篩查的高危對象;1級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既往有腸息肉病史。具有以下2項者也須做定期篩查: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
什麼原因容易引起結直腸癌
張主任說,結直腸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其發病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目前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對其發病起著協同作用。
遺傳因素在結直腸癌發病中的作用正在不斷被證實。另外,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營養的攝入,食物中的粗纖維越來越少,農村患者往往又因為食用醃漬食品過多容易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飲食中低鈣和低維生素D是增加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另外食物中的農藥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劑等也可引起結直腸癌的發生。
再有,人們活動量相對較少,也不利於腸道的保養,如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人們往往以車代步;長時間坐在辦公桌或者電腦前等。再有,大量的吸煙喝酒、長期不按時進餐、熬夜,也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的紊亂。以上這些因素以及肥胖都被認為與結腸、直腸腫瘤的發病有關。
怎樣預防結直腸癌
張主任說,預防結直腸癌的重要方法是消除已知道的危險因素。他強調,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和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有利於腸道毒素的排除。盡量少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等食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生活規律,戒菸戒酒,控制體重。
積極治療已患的大腸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腸腺瘤等。如有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存在,如患有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應定期去醫院諮詢或檢查,以便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如何早期發現
便血往往是結直腸癌患者的第一症狀,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約有50%的直腸癌患者排便時有疼痛感,程度有輕有重。
除了出現便血、腹瀉、便秘、腹部膨脹或疼痛、腸鳴、骨盆疼痛、貧血、疲勞等症狀需要及時診查外,年齡超過35歲的人應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和肛門指診。結直腸癌中70%是直腸癌,而直腸癌中的70%是可以通過肛門指診觸摸被發現的。以上兩項檢查是目前發現早期結直腸癌最簡便易行的手段。早期治療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在80%以上;中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少於50%。因此,早期結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理想。
青年人更要積極預防
美國的結直腸癌平均發病年齡為65歲,我國是50歲至55歲,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學上將40歲以下的結直腸癌稱為青年型結直腸癌。與其他年齡段相比,青年型結直腸癌的特點為:中晚期癌多見:約70%的年輕結直腸癌病人在確診時已有淋巴轉移;發病年齡越小,腫瘤惡性程度越高,手術存活期越短。
我國青年型結直腸癌所佔比例較高,約20%,。且就診時多已進人中晚期。因為,青年型結直腸癌中惡性程度較高的黏液腺癌所佔比例較大。這種病理形態的癌細胞生長活躍,不但易在腸管上侵犯蔓延,也會較早出現轉移病灶。再者青年人對自身的不適容易忽視,一般不相信自己會患上癌症這樣嚴重的疾病,因此出現輕微便血、腹痛等症狀時多不能及時就診。在此提醒青年人更應注意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與治療。
關鍵字:#對結直腸癌要早防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