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腫瘤發生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 1.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症狀。由於盲腸及升結腸為腹膜間位器官,位置相對固定,其腫塊活動度較小,若腫瘤活動,則上下方向活動度較左
隨腫瘤發生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
1.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常表現出腹部腫塊、貧血、腹痛、全身乏力與消瘦等症狀。由於盲腸及升結腸為腹膜間位器官,位置相對固定,其腫塊活動度較小,若腫瘤活動,則上下方向活動度較左右方向小。結腸肝曲發生腫塊時,可隨肝下緣的水平有所升降。當腫塊由於腸周炎而與周圍臟器及腸管粘連時,觸及的腹部腫塊常固定,且邊緣不清,表面不光滑並有一定和壓痛。腹部腫塊繼續增大,部分病人可出現腸梗阻。
腹痛亦是右半結腸癌患者就診的主要症狀之一。有報導認為腹痛佔右半結腸癌各種症狀的首位。早期患者一般沒有腹痛表現,或僅在進食後可有右側腹部隱痛和脹痛。進展期病人可有右側腹部持續性脹痛或鈍痛。有時可類似於膽囊火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這主要是因為腹痛定位不准確(牽涉痛)而造成。部分患者的腹痛可因體痊的變化或活動而加劇。部分患者還可因腸梗阻而引起腹痛,特別是急性完全性腸梗阻引起的陣發性絞痛并同時伴有便閉,腹脹及腸鳴音亢進等症狀。個別患者可因癌腫穿孔而引起急性瀰漫性腹膜炎,出現腹部劇痛、壓痛,反跳痛與腹肌本板樣強直等腹膜刺激徵表現。
便血與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的較常見症狀。貧血是右半結腸癌第三位常見症狀,同時大便潛血試驗也常陽性,可作為首發症狀出現。
2.左半結腸癌便血是左半結腸癌最常見的症狀,約佔常表現為糞便表面帶有暗紅色血,易被患者發現而引起重視。也可出現粘液便或粘液膿血便。另外,左半結腸癌所致的癌性梗陰明顯較右半結腸癌多見,因此而致的腹痛也較多見。
3.直腸癌直腸癌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便血及排便習慣的改變。便血是直腸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多呈鮮血或蟬聯紅色血液,與大便不相混淆,大量出血者則罕見。有時便血中含有血塊和脫花的壞死組織。排便習慣改變亦是直腸癌患者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的增多,每日數次至十數次,多者甚至每日數十次,每次僅排少量的血液及粘液便,多伴持續性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感。大便常變細、變形,甚至有排便困難及便閉。
部分中晚期直腸癌患者,可因腫瘤侵透腸壁全層並當潤至直腸周圍組織及神經而出現劇烈疼痛。位於直腸前壁的腫瘤如向前浸潤,在男性患者可累及前列腺或尿道而出現尿頻、隸急、尿痛、排尿不暢及血尿等尿道刺激徵。如瘤體浸潤透膀胱可形成直腸膀胱瘺,患者在排尿時有氣體逸出,尿液中帶糞汁。在女性患者癌腫累及陰道後壁時,患者常有白帶增多,穿透陰道壁可形成直腸陰道瘺,陰道內可有非正常的血性分泌物排出糞便排出。
部分直腸癌患者還可有腸梗阻的表現,以直腸上段癌多見,多數位於腹膜返折處。梗阻表現可因瘤體表面的壞死組織脫落暫時有所緩解,腫瘤的進一步生長,梗阻症狀復又出現。當過錯全梗阻後,臨床檢查中除看到整個結腸均有充氣擴張表現外,症狀與上位結腸癌梗阻的表現相同。
除上述臨麻症狀與表現外,部分直腸癌患者尚有貧血、全身逐力、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需注意。
4.肛管癌、肛門癌出血和疼痛是肛管癌、肛門癌的主要表現。肛門部的瘤體在早期即可侵及神經引起疼痛,尤其在排便時,疼痛明顯加劇,患者因此而恐懼排便,造成便秘。任何造成肛管擴張的檢查治療都可使疼痛加重,以致患者常常拒絕檢查。當腫瘤侵及肛門托約肌後可引起大便失禁。由於此部位接近體外,有時癌腫可外翻而突出於肛門的壞死組織、觸之易出血,出血多為鮮血,附在糞便的表面。由於肛管部位的淋巴引流特點:向上淋巴引起流至直腸下動脈到閉孔和骼內血管旁淋巴結,若出現閉孔淋巴結轉移而累及神經時,患者常有頑固的會陰部疼痛,並向大腿內側放射。淋巴引流和下與肛周的皮膚淋巴管相匯合後引流至腹股溝淋巴結。肛門癌常合併感染,故腹股溝淋巴結多有腫大,如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硬,位置較固定或有融合現象,多提示為轉移。
肛管癌、肛門癌約佔大腸癌患者總數的2.3%。早期臨床上應注意與蘭瘡鑑別,尤其是應與外痔鑑別。
關鍵字:#大腸癌不同部位腫瘤的特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