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藥如何防治腫瘤術後復發轉移-抗癌健康網-中國一流的癌症腫瘤交流平台
臨床經常看到,惡性腫瘤患者術後雖然進行了規範的放化療,但仍有部分患者數月或十數年後出現復發。醫學界近年來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尚未找到有效的臨床可應用防治腫瘤術後復發的藥物。中醫藥通過改變種子(腫瘤細胞)所賴以生存的“土壤”(內環境)從而對防治惡性腫瘤術後復發有一定的作用,下面重點介紹中醫藥是如何防治腫瘤術後復發的。
通俗地說,腫瘤的發生生長建立在有利於其生長的土壤――內環境中,目前的手術、放療、化療是治療土壤中的草,即惡性腫瘤,而未對其土壤進行處理,所以毒草的再生(瘤體的複發)是難免的。要想徹底處理消滅毒草,必須在除草的同時,改變土壤性質即改善內環境,這是非常必要的。那麼中醫是如何改變土壤的呢?
辯證論治為主
配合辨病抑瘤改善內環境
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病之根本,辯證是通過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症,論治是指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辯證可形容為辨清生長毒草的土壤的酸鹼度、微量元素含量、化肥、農藥等,論治是指據土壤內相關內容制定相應的措施,同時應考慮各種措施的互補性和不利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抑制毒草的生成,即使生成也難以生長、或生長緩慢。可見改變土壤是消除毒草之本。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在腫瘤治療中辨病論治是本,辯證論治附屬於辨病論治,在辨病的基礎上辯證論治,事實上不然。臨床上經常見到一個人可先後患數個腫瘤,這時辨病論治是主辨哪個病呢?我們經常看到,單純治療某腫瘤並縮小的同時,又發生新的腫瘤,這難道不是辨病治療的錯。所以辯證論治是本,即全面認識了解土壤性質後全面處理才不至於留死角。
改變了內環境,為什麼還要抑瘤?這正像細菌存在於全身一樣,細菌只有在內環境改變後才變成致病菌。人體內部存在癌基因、抑癌基因,內環境改變後有利於癌細胞生長時癌瘤才能迅速生長,可以說癌細胞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環境的改變是緩慢的、動態的,所以在中醫辯證論治的同時,還應配合辨病抑瘤,如此才能減少或控制腫瘤的複發。
改變內環境是長期的過程,並不是短短的數十天就能改善的,需要服藥兩三年時間,並應時時辯證論治。
調情志,慎飲食,維護內環境
改善內環境重要,維護內環境也非常重要。內環境受到諸多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變化是動態的,目前研究腫瘤復發的兩個重要因素是:情志和飲食。
中醫理論認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所傷,尤其是長期的抑鬱、惱怒與各種腫瘤的發生髮展死亡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繫。有人對1088例已經確診的惡性腫瘤病人發病前的精神生活進行調查,發現發病前2年內有精神創傷者782例,佔71.88%。同時發現,情志過度憤怒、過分抑鬱促進腫瘤的生長。有調查表明:情志抑鬱者惡性腫瘤死亡率較普通人高一倍,從而也證實精神抑鬱與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密切相關。所以腫瘤患者患病後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防治術後復發是十分必要的。生活中難免有喜、怒、憂、思、悲、恐、驚,要及時調整心態,必要時請教心理醫生和進行中醫藥調理。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中醫藥科研機構,該院腫瘤專家研製的肺癌國家級專用藥益肺清化顆粒、腫瘤用藥健脾益腎顆粒、扶正消症膠囊等均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其中,益肺清化顆粒已於近期召開的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大會上獲准出口馬來西亞,健脾益腎顆粒則獲得了多項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獎。
關鍵字:#中醫藥如何防治腫瘤術後復發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