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氣候、環境不同,各民族罹患癌症的情形也有差異。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那麼,黃種人和黑種人、白種人所罹患的癌症有什麼差異呢?首先,來談談罹癌率。
所謂罹癌率,是指每10萬人口中罹患癌症者所佔的比率。
印度的陣買實施癌症登記制度,因上,對罹癌率的統計結果有相當詳細資料。在1972年間,日本的宮城、神奈川、大阪、鳥取、岡山等各縣的防癌中心,聯合統計日本全國的罹患率,結果同年的孟買統計的罹癌率相差無幾。由此可見,亞利安人種(Aryan)的印度人和黃色人種的東方人的罹癌率不相上下。
皮膚顏色不同的黑人和白人的罹癌率又如何呢?由於醫療制度的問題、發展中國家和先進國家的文化差異等等問題,所以要調查和統計各國的發癌率絕非易事,可是美國人在這一方面卻有完備的資料。美國黑人與白人接受同等的醫療水準,因此,最適合作白人與黑人患癌率比較的對象。從美國的統計資料來看,白人與黑人的發癌率並無太大的差異。
膚色不同的人種的罹癌率是否有差異呢?縱使罹癌率相同,罹癌部位是否有其特異呢?這些相信都是大家希望了解的問題。
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男性白種人容易患口唇癌、、、膽管癌、腦腫瘤、淋巴肉癌、何杰金氏病等等淋巴腺疾病和、腎臟癌、泌尿系的癌等等癌症。
以女性為例,白人女性罹患率高的癌症,是膽囊癌、甲裝腺癌、、卵巢癌等。
至於黑人男性罹患率高的癌症,有、、胰腺癌、等,幾乎都是消化器官的癌症。
黑人女性則是除了子、陰道癌等性器的癌症以外,患、、胰腺癌最多。
此外,黑人男性罹患陰莖癌的比率比白人男性多兩倍,前列腺癌則多1。5倍。
另一項統計結果則顯示,長時間生活在美國的黃種人,經一代、兩代、致癌的模式和美國白種人極為相似。
這在癌症免疫學中,成為有趣又有意義的研究,同時務受重視。換句話說,環境問題也應併入種族差異中加以考慮才行。而在環境氣候問題裡,包括飲食生活習慣、環境衛生等,都可能是改變致癌模式的重要因素。
例如:環西太平洋系地帶的人們,一般罹患癌症較多。還有,黑人男性、女性的癌症患者中,較常見的也是消化器官的癌症。
反之,在環北太平洋地帶,如白色人種為主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美等,居民多是缺乏黑色素的所謂“雀斑民族”(黑色素只集中在臉部和皮膚的一部份,其他部位的皮膚幾乎沒有色素,顯得很蒼白)。此地帶的人,容易患上呼吸系統的癌症,或與外部空氣直接接觸的部位也容易患癌。另外,絕少數的人會患有消化系統的癌症。
從男女性別來區分癌症,有如下情形:性別差異較民族差異更明顯的是上呼吸道的癌、、舌癌、口腔癌、等等。與抽煙有密切的關係,也是男性最容易患上的癌症。這種癌症很清楚地顯示於男女性別的差異上,可是民族的差異不大。
氣候、國土與生產的蔬菜水果有密切的關連,這也會影響到居住院的飲食問題和產生不同的民族,因此該因素和所患的疾病成正比。
無論男女,只要是東方人都較容易患上。東方人自身認為是全世界率佔最高的人種,不過隨著醫學的進步,也逐漸有減少的趨勢。這是因為其他的癌症患病率逐漸提升,相形之下,患比率也就降低,其實患有的總人口數並無減少。
除了之外,東方人也容易患上,這種癌依男女性別而有所差異。患於上部食道並無懸殊的差別,可是到了中部食道、下部食道時,男性患者的比率較女性更為高。
患病率非洲最高,東南亞、日本次之。倘若嬰兒時期曾感染乙型肝炎、濾過性病毒,成人之後,更容易患上。
其他如膽囊、膽管部位的癌,也是東方男性較易感染的癌症。
女性方面以子患病率居首,這是發生於子宮入口處附近的癌。至於發生於子宮深處、難以發現的子宮體癌,並不多見。統計數字上顯示,子佔有96%。這種情況恰巧與美國白人相反,白人的女性所患的大都是子宮體癌而子只佔少數。在這方面,美國的黑人女性與日本女性較為相似。
舌癌、唾液腺癌、上咽等,是東方人不易患有的癌症,但是,其中的上咽卻是中國人容易患有的。同為黃種人,可是卻都發生於中國人。少發生於日本人的原因大致與氣候、風土的問題有關。
以往胰腺癌、等較少見,可是,近年來日本男女增加了許多胰腺癌的病人。年輕人的抽煙和大氣的污染是引起的主要原因,這種病人最近也大幅度增加。東方人比較容易患的癌症有、、皮膚癌、腦腫瘤、卵巢癌、絨毛上皮癌、前列腺癌、陰莖癌、睾丸癌、甲狀腺癌、惡性淋巴腺癌等。
在都市生活和農村、山村生活的人,患癌症的情況也有差異。一般的醫療設備和醫師大都集中於都市,其他公共衛生方面、飲食、住宅、環境等等,都市與農村、山村都有顯著的差異,這一切都和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連。從統計結果看,大都市的癌症發生率經山村、農村更高。經日本為例來說明患癌的死亡率,仍是大都市生活者比農村、山村的生活者高,不過,從1960年到1970年的統計顯示,都市和鄉村的差異逐漸縮小,尤其日本人最容易患的,更是減少許多,至於死亡率方面,都市和鄉村出幾乎變得不相上下。
可是,方面,大都市生活者比鄉村生活者多了約45%的死亡率。
關鍵字:#癌與民族環境氣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