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諸如心髒病、癌症、中風、高血壓及意外傷害等的發生有密切關係。這些疾病也稱為生活方式疾病。
就癌症而言,不少呼吸道癌、胃腸道癌和乳癌都與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如三十多年來,在世界範圍內肺癌死亡率不斷上升和胃癌死亡率呈持續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病的日益增多顯然是與吸煙氾濫和吸煙率上升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吸煙者患肺癌的危險性要比不吸煙者大10—12倍。日本是胃癌高發國家之一,而近來發病率日趨下降。儘管胃癌的確切病因尚未清楚,但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改變和營養水平提高的反映。不少科學家提出,保持營養平衡,增加豆製品、奶製品、新鮮蔬菜與水果的攝入量和避免高鹽飲食,都可能是預防胃癌的保護因素。
目前上海全部死因中癌症佔26%,居各種死因的首位,而肺癌又居所有癌症死因的首位。再從多年來癌症的發病趨勢來看,80年代與70年代相比,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及乳腺癌均呈上升趨勢,而食管癌與宮頸癌則明顯下降,胃癌也略有減少。這種癌症變化趨勢已將接近發達國家的現狀。發達國家資料分析表明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癌症在男、女性中分別佔40%和60%。以上展示了有可能經過改進生活方式,來逐步降低患生活方式癌的危險性。
再者,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發展和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必然適應文明、健康的要求,力爭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還要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減少病害。那麼,怎樣才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首先,應具有自我保健責任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保健、預防知識,摒棄吸煙、酗酒等不良衛生習慣。同時,還應強化保護生活環境的意識。由於上海人口密集,居住面積有限,而且通風條件較差,應盡量避免吸煙、燃燒爐灶及炒菜油煙對居室的污染。特別要強調的是,不分場合隨意吸煙,不僅損害吸煙者自己的健康,而且還使家屬或周圍不吸煙者遭受被動吸煙的危害。消除被動吸煙已成為現代城市的文明標誌之一。
其次,通過合理膳食結構,實現營養均衡是健康生活中的第二要素。我國傳統的膳食結構特點是總熱量中植物性食物佔9096,其中穀類佔70%,而動物性食物僅佔10%,因而優質蛋白質攝入量偏少。有些維生素如維生素A、核黃素及微量元素如鈣、鐵等攝入量不足。食鹽攝入量偏高,上海人每日平均攝入量為13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6克。合理膳食建議包括:(1)在保持以穀類為主的膳食結構的同時,逐步增加豆類、豆製品和蛋、奶、禽、魚類的攝入量,並適當減少主食。 (2)增加新鮮蔬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C的黃綠色蔬菜,以及水果的攝入量。與此同時,需要改進烹調方法,以減少由於加熱過久而使蔬菜中大量維生素C遭受破壞,還要增加生吃新鮮蔬菜如黃瓜、蕃茄、胡蘿蔔等。 (3)避免高鹽飲食,每人每日攝入食鹽不超過6克。 (4)盡量少吃醃、臘、熏制食品。堅持經常的體育活動是第三要素。體育鍛煉不僅使人體力充沛、身心愉快,而且可以改善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當前,有氧體操已越來越受到關注,它可增加最大攝氧量和身體耐力。這對習慣久坐工作的人很有益處。
關鍵字:#生活方式與腫瘤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