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概述】原發性膽囊癌臨床上較為少見,較長時間內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根據國內教科書報導僅佔所有癌總數的1%左右。由於b超,c
【概述】
原發性膽囊癌臨床上較為少見,較長時間內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根據國內教科書報導僅佔所有癌總數的1%左右。由於b超,ct等影像學檢查的廣泛開展,膽囊癌已逐漸被認識,發現率有所提高。然而膽囊癌的發病有明顯的地區差別。在印度gupta報告膽囊癌的發病率在所有癌中佔2.9%,佔消化道惡性腫瘤的31.8%,而美國在消化道腫瘤中位於直腸、結腸、胰腺和胃後,佔消化道腫瘤的3%。膽囊癌病人的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50歲以上者佔90%。
【診斷】
膽囊癌病人臨床上缺乏特異性表現。多數被誤診為膽囊炎、膽石症。這類病人在出現右上腹痛、右上腹包塊或貧血等症狀時病情常常已屬晚期。近年來診斷水平提高主要依靠現代影像學的進展和對本病認識的加深。
1.超聲檢查:b超檢查簡便無損傷,可反複使用,其診斷準確率達75%~82.1%,應為首選檢查方法。但b超(us)易受腹壁肥厚、腸管積氣的影響,並且不易判定結石充滿型及萎縮型膽囊壁情況。近年來,人們採用eus(內鏡超聲)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us的上述問題。 eus用高頻率探頭僅隔胃或十二指腸壁對膽囊進行掃描,極大提高了膽囊癌的檢出率,並且能進一步判定膽囊壁各層結構受腫瘤浸潤的程度。因而人們將eus作為us檢查後的進一步精確判定方法。不論us或eus,其早期膽囊癌的超聲圖像主要表現為隆起型病變與局限性囊壁肥厚,亦有兩者混合型。
2. ct掃描:ct掃描對膽囊癌的敏感性為50%,尤其對早期膽囊癌的診斷不如us及eus。 ct影像改變可分三種類型:①壁厚型:膽囊壁局限或瀰漫不規則增厚。 ②結節型:乳頭狀結節從膽囊壁突入腔內,膽囊腔存在。 ③實變型:因膽囊壁被腫瘤廣泛浸潤增厚加之腔內癌塊充填形成實質性腫塊。如果腫瘤侵犯肝臟或肝門、胰頭淋巴結轉移,多能在ct影像下顯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國內文獻報告,在膽囊腫塊和壁內測到異常的高速動脈血流信號是膽囊原發性惡性腫瘤區別於膽囊轉移癌或膽囊良性腫塊的重要特徵。
4. ercp:有人報告ercp對於能夠顯示出膽囊的膽囊癌診斷率可達70%~90%,但er-cp檢查有半數以上不能顯示膽囊。其影像表現可分三種情況:(1)膽囊膽管顯影良好:多為早期病變,典型病例可見膽囊充盈缺損或與囊壁相連、基底較寬的隆起病變。膽囊壁浸潤者可見囊壁僵硬或變形。 (2)膽囊不顯影:多屬中晚期病例。 (3)膽囊不顯影並有肝或肝外膽管狹窄:充盈缺損及梗阻上方肝膽管擴張已是晚期徵象。
5.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法有直接取活檢或抽取膽汁查找癌細胞兩種。直接活檢的方法有:b超引導下膽囊病變穿刺、ptccs(經皮膽囊鏡檢查)、經腹腔鏡等方法。採取膽汁的方法更多,如ercp下抽取膽汁、b超引導下膽囊穿刺、ptcd、膽道子母鏡等。文獻報告的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雖不高,但結合影像學檢查方法,仍可對半數以上膽囊癌患者作出診斷。
關鍵字:#膽囊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