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體觀:①鱗狀上皮癌可以表現為單純性潰瘍,白色病變,皮下腫塊或息肉樣病變。早期時表皮的上皮腳向間質浸潤,逐漸形成皮下結
2.大體觀:①鱗狀上皮癌可以表現為單純性潰瘍,白色病變,皮下腫塊或息肉樣病變。早期時表皮的上皮腳向間質浸潤,逐漸形成皮下結節,此結節也可破潰,變小,而誤診為炎症,晚期發展成為菜花樣贅生或潰瘍。 ②波文氏病表現為暗紅色粗糙斑,邊界清楚而不規則,表面有結痂,去痂後見到肉芽組織和滲出面。派傑氏病的病變呈濕疹樣變化,呈紅色,略突起,伴有白色病變或小顆粒,有時見淺潰瘍形成和結痂。
3.微觀:①鱗狀上皮癌,多數分化良好,常有上皮珠形成或角化的現象;但陰蒂或前庭部分化較差。此外在鄰近的正常組織也可見到核酸合成障礙,說明在治療外陰癌時有必要切除整個外陰;②波文氏病,有表皮過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層增生,細胞排列紊亂,核染色深而有異形,表皮的基底膜完整。表皮深處可有典型的派傑氏細胞,這種細胞體積大,呈圓形,卵圓形或多邊形,胞漿空而透亮,表皮的基底膜完整,但腫瘤細胞累及範圍常超過肉眼所見病灶邊緣以外。診斷派傑氏病須注意有無上皮下的汗腺癌;③腺癌,有腺體增生,上皮呈多層,排列紊亂,核染色深且有異形。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是外陰部有結節和腫塊。常伴有疼痛或搔癢史。部分病人表現為外陰潰瘍,經久不愈,晚期病人還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尿痛等不適。
臨床分期,外陰癌在臨床上可分為四期。
ⅰ期:全部病變限於外陰,最大直徑在2厘米或2厘米以下,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可疑。
ⅱ期:全部病變限於外陰,最大直徑超過2厘米,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可疑。
ⅲ期:病變超過外陰部,腹股溝淋巴結無轉移或轉移可疑。
ⅳ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屬之;
①腹股溝淋巴結固定或破潰,臨床肯定為轉移者;
②病變侵犯直腸,膀胱或尿道的粘膜,或癌瘤已與骨骼固定。
③遠處轉移或觸及深盆腔淋巴結。
【轉移與擴散】
擴散方式,局部蔓延和淋巴擴散為主,極少血性轉移。
1.蔓延:在外陰局部的腫瘤逐漸增大,但很少侵犯肌層的筋膜或鄰近結構如恥骨骨膜等。一旦陰道被侵犯,則很快累及肛提肌,直腸,尿道口或膀胱。
2.淋巴轉移:外陰有豐富的淋巴管,而且外陰的淋巴毛細管叢是互相交通的,因此,一側外陰的癌腫可經由雙側的淋巴管擴散,最初轉移至腹股溝淺層淋巴結,再至位於腹股溝下方的股管淋巴結,並經此進入盆腔內髂外,閉孔和髂內淋巴結,最終轉移至主動脈旁淋巴結和左鎖骨下淋巴結。陰蒂部癌腫可繞過腹股溝淺層。
關鍵字:#外陰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