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化療可以有另一種方式
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不僅要忍受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還要承受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並時時提防耐藥性的產生……本文介紹的“低劑量靶向給藥方式”,因“低劑量”減少了毒副作用,因“持續給藥”和“以內皮細胞為靶點”而減少了耐藥。作為一種全新的化療方式,“低劑量靶向給藥方式”應用於腫瘤微血管系統和免疫調節系統取得了顯著療效,特別是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顯示出了高效、低毒、不易耐藥的優點。今年2月這項成果發表在美國文獻RC(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雜誌)上。化療作為晚期惡性腫瘤的主要療法之一,其毒副作用和耐藥性的產生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怎樣能使化療在高效的前提下,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哈醫大腫瘤醫院內三科主任張清媛教授等在研究中,將低劑量環磷酰胺、小劑量希羅達與另外一種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應用於晚期乳腺癌、肺癌病人,以內皮細胞為靶點,給其持續低劑量用藥。由於內皮細胞遺傳性質穩定,故不易產生耐藥。此外,在常規化療方案中,處於化療間歇期時,內皮細胞能得到恢復,接受其供養的未被殺死的腫瘤細胞也在恢復和生長中,從而增加了耐藥腫瘤細胞的出現,而低劑量環磷酰胺的持續給藥方式則避免了這一現象。由於正常成年人的血管形成基本停止,內皮細胞常處於不分裂狀態,只有在妊娠、月經週期、炎症、外傷和腫瘤等特殊情況下,血管形成才被啟動,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療還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對機體正常組織影響小。當低劑量環磷酰胺合用另一種能抗血管生成的中藥時,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更為明顯,進而控制了肺癌腫瘤細胞增殖,促進了其凋亡。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的生物學特性類似,其生長和轉移有賴於瘤體內血管的形成。由此,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將成為惡性腫瘤治療中一項重要的抗癌策略。課題組的實驗顯示,活性增殖的內皮細胞較增殖的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更敏感,理論上可通過降低化療藥的濃度特異性地靶向腫瘤內皮細胞。將這樣低濃度的化療藥長期持續使用,避免了常規化療方案中內皮細胞在化療間歇期的恢復,增加了其抗血管生成效果,起到了長期抑制腫瘤的作用。這一方法改變了細胞毒化療藥物的常規用藥方式,適合於體質弱、年齡大的病人,尤其適宜於晚期、已不能耐受常規化療的患者。本項研究顯示,持續低劑量環磷酰胺應用於肺癌病人,免疫組化結果檢測到的腫瘤微血管密度較對照組和最大耐受劑量環磷酰胺組明顯下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也較對照組下降,證實了環磷酰胺持續低劑量給藥確切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編輯:)
收 藏 到 網 摘 :
關鍵字:#化療可以有另一種方式